2017年高一历史必修1考点测试(3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37份打包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过关训练: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过关训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过关训练: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过关训练:2.3《伟大的抗日战争》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3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6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7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 8、9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1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1 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1 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1 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2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1)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2 第1课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2)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2 第2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2 第3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3 第1课 太平天国运动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3 第2课 辛亥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3 第3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4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4 第2课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4 第3课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5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5 第2课 对外关系的突破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5 第3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6 第1课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6 第2课 卓而不群的雅典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6 第3课 罗马人的法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7 第1课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7 第2课 美国1787年宪法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7 第3课 民主政治的扩展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8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8 第2课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8 第3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9 第1课 美苏争锋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9 第2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doc
2017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考点测试:专题9 第3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oc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后训练案 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的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这一继承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即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的权力纷争,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A项说法错误;B项“严密”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D
2.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鞅原名卫鞅,受封于商地,而得商姓,故又名商鞅,说明“商”姓来源于封地。故选D项。
答案:D
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解析:从上述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答案:A
4.《史记•周本纪》中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史料表明( )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专题二 第1课
一、选择题
1.(•石景山)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
A.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因为《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
D.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答案】 C
【解析】 领事裁判权是指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外国人获得此项特权,不受中国法律制约,外国人之间的刑事案件中国不得干预,只好劝他们自行调解,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导致广州府县这种行为的主要原因,故A、B、D三项错误。
2.(•太原五中)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答案】 B
【解析】 解决本题需要明确鸦片战争前世界的整体背景,结合背景来分析出正确的答案。鸦片战争前世界发展的潮流是工业文明,所以答案选择B项。
3.《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木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
①关税自主权 ②内地设厂
③台湾岛 ④香港岛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禁烟运动……借口……,提出条件”可推断出此函应是在鸦片战争之前,最终“中国接受”应是在鸦片战争后,故选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专题五 第2课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
A.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资*源%库【答案】 A
【解析】 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几字。首先应当排除B项,“求同存异”方针只是在亚非会议上,对会议的圆满召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要排除D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较晚,时间也较为短暂,不符合“长期发挥作用”这一特点。C项有较大的迷惑性,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只能表明中国自身的独立地位,但不能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安理会是联合国中惟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才得以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2.下图为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第三世界力量崛起
C.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 C
【解析】 注意C项的程度词“消除”,西方国家消除对华的敌视政策是错误的。A项是图中直接反映出来的;而B、D两项则是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这一角度而言的。
3.“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形成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专题八 第3课
一、选择题
1.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其中,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第一国际成立
C.巴黎公社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答案】 D
【解析】 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空想到科学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的是巴黎公社的建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从理想到现实。
2.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答案】 D
【解析】 材料前后分别强调了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国际国内两方面原因,所以D项符合题意。
3.普列汉诺夫说:《四月提纲》是“梦话”。又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其意思是 ( )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
B.反对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C.俄国当时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
D.俄国应该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的意思是,社会主义革命应该发生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而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4.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之后,某政府表态“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协约国签订的协定”。据此判断该政府应当是 ( )
A.沙俄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专题八~九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实行免费教育,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 )
A.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B.福利国家的雏形开始出现
C.人们对社会制度开始进行新探索
D.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
【答案】 C
【解析】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贫富差距扩大、政治权利不平衡等社会弊病日益暴露。面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些人开始探索理想的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者欧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材料中欧文建立的是一个社会组织,并非政权,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制度,B错误;此时社会主义并未成为现实,D错误。
2.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的误会,对欧洲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早产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它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B.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坚定性
C.它正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D.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空想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题中的说法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
3.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 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材料中马克思的论断是指巴黎公社运动中公社未能凭借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