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3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3/7 23:13:5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5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课时,约5200字。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教学目的                                                授课人:马俊彪
     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
    把握重点句群、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背景简介。
    2.把握全文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景介绍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简介悼词的特点 
悼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二、 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 
按一般的常规,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思想感情应该是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  悼念    交代伟人的逝世——悲痛 
第二部分(§2-§7)  评价    评说马克思在理论和实践的伟大贡献——敬仰 
第三部分(§8-§9)  悼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敌人的忌恨、人民的爱戴——怀念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概述马克思的逝世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损失。 
    第一自然段(引论)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 
    一开始,恩格斯怀着沉痛的心情,郑重的态度,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连“三刻”也写出来,是为了突出这一时刻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影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