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九)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6/5 8:34: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020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
  语  文(九)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民为主
  “民主”在中国文化中,首先有“以民为主”的含义。《尚书》中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才是邦国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的首要。《尚书》作为上古文献,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甚至,这部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的古书,它十分严厉地训诫统治者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以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其实是在表明:民意就是天意。如果说“民”就是“天”,那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将自己称为“天子”,从文化本意上讲,那应该是“人民之子”的意思,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
  以民为主、民比天大,这样的思想使得最高统治者是要想人民之所想的:人民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人民的愿望就是他的愿望,他只是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而不是做主者,他甚至要无限地弱化自己的意志、淡化自己的色彩,才能彰显和顺乎人民的意愿。所以《周易》里论述君王之道的乾卦就说“群龙无首,吉”,当社会领袖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便是吉利之相。
  而《老子》也说“太上,不知有之”,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的意思是,在最好的世代里,人民只是模糊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而已,也就是,统治阶层虽超乎于民却顺乎于民,不与人民产生明显的距离;老子又称,这样的统治者,为百姓谋福利成功了,人民却感觉这本就是老百姓自己顺其自然的状态,本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大程度的“以民为主”?统治者作为效劳于民的一个掌舵者,却早已无限虚化了自己的声音与功绩,在这大地上,只有人民作为主人自然而然的身影。
  《尚书》《周易》《老子》出现稍早,《孟子》晚出,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都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由此可见,无论统治上层如何兴衰往来、无论社会制度如何更改变幻,那贵重不变的,始终都是人民大众。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有的朝代更迭、制度变迁都是岁月洗礼中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过客,唯有广大人民才是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都永世不变的主人。
  所以,中国文化里的圣贤,是为这亘古不变的人民而思考命运的。他们与政客不同,政客的服务对象是当权者,而圣贤的关怀对象是为民者。他们的思考结果,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此,才体现着最本质的人文关怀,才沉淀为岁月洪流中永不淘汰的金玉良言。
  (摘编自光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较早地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因此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
  B.天子是“人民之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由此可见“民”就是“天”。
  C.《周易》中的“群龙无首”是指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他们已经化入寻常的道之中。
  D.最高统治者要顺乎民意,就要做带领民众驶向美好生活的掌舵者,甚至要弱化自己的意志。
  【答案】D
  【解析】A 项,强加因果,原文中“早早就提出了治国要‘以民为主’的思想”和“被历代治国者奉为‘政治课本’”没有因果关系。B 项,因果倒置,原文“如果说‘民’就是‘天’……天子,不仅不能为所欲为,反而应当顺从民意”。C  项,“百姓看不见统治者的身影”错误,原文中是“不再看见他高高在上的身影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在中国文化范畴内阐释民主的内涵,得出“唯有人民才是永世不变的主人”的观点。
  B.文中引用《尚书》《周易》《老子》中的原文,不仅使文章有说服力,而且增强了文化气息。
  C.文中引用《孟子》的观点,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
  D.文章先列举古代圣贤关于“以民为主”的不同阐释,最后总结观点,层次清晰,中心突出。
  【答案】C
  【解析】应该是“儒家孟子目睹当时社会变得礼崩乐坏,却在论著里比前几部文献更为明确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事实说明“‘以民为主’思想不随统治上层、社会制度变化而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统治者和人民”关系的论述,《老子》比《尚书》《周易》中“以民为主”的程度更深。
  B.《老子》中“超乎于民顺乎于民”,《孟子》中“民贵君轻”等思想,都是“民主”的体现。
  C.中国文化里的圣贤之言会成为金玉良言,是因为其中体现着人文关怀、对人民思考命运的思考。
  D.圣贤与政客不同,圣贤关怀“为民者”,不是仅为时政出谋划策,而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答案】C
  【解析】C项,曲解文意,混淆逻辑关系,原文的逻辑关系是“圣贤,为人民思考命运,因此,其言论(思考结果)才体现着人文关怀,才成为金玉良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农家院里的瓮
  刘江滨
  自父母先后去世,已暌离故乡八九年了。尽管每年清明节都回老家到父母坟前祭拜,但只是在麦苗青青的田野朝着村庄远远瞭上几眼,从没进过村。前些天,也许是有了点岁数的缘故,突然想到生我养我的村庄看看。于是便趁着假期有了一次故乡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