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语文试题(四)
- 资源简介:
共20道小题,约10530字。
2019•高三•语文卷
第四单元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 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 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D. 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
2. 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3分)( )
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
A. 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的发展之中。
B. 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 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D. 每个学校要依靠独立于外来压力的内部首创精神才能有所发展。
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4.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生动。要求: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超40个字。(6分)
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6分)
示例:
(大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小前提)我们不是圣贤。
(结论)所以肯定会犯错。
大前提:
小前提:
结论:
6.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从鲁迅、莫言或孔子中任选一位,另写一段话。(6分)
怎么形容苏轼呢?“才子”显得稚嫩和浮夸,“伟人”则略显吹捧,“政治家”又太过庸俗。
7.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考示例运用的归谬法,用一句话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