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10字。
17 陈 情 表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理解融情于事的写法。
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成语,背诵全文。
4、通过分析,结合现代公民道德教育使学生理解并尊奉“孝”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至性之言,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彻。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设想:
1、以诵读为突破口,在熟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背诵。
2、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并延伸阅读。
3、多媒体教学结合诵读法,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基本理清课文思路。
2、研读第一段,积累文言词汇,并背诵此段。
教学过程:
导语: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了。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
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一、解题
1、释题:陈,陈述、禀报;情,隐情、苦衷(至孝之情);
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又称“奏议”。
2、作者: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以孝著称,受举荐,曾仕蜀汉为郎中和尚书郎,曾多次出使东吴。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3、出处: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
4、背景: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以文学见称,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