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新课改之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6份)
- 资源简介:
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
第01周+犹是春闺梦里人-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第02周+贾生才调更无伦-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第03周+月光如水水如天-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第04周+微阳远烧入秋山-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第05周+晴烟漠漠柳毵毵-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第06周+应是前山花已开-走近新课改+高三语文晨读周练(上)+Word版含解析.doc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陇西行①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②,五千貂锦③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④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西北地区的风光与军旅生活。②不顾身:司马迁《报任安书》说李陵“常思奋不顾身,以循国家之急”。③貂锦:貂裘锦衣,汉羽林军的服饰,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报任安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戎马之地”。④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今陕西北部。因急流挟沙,深浅不定,故名。
[简介]陈陶(约812—约885),字蒿伯,鄱阳(今属江西)人。早年游学长安,举进士不第,遂漫游各地。后隐居洪州(今江西南昌)西山学道。不知所终。其诗多为旅途题咏和隐居学仙之词,消极遁世思想较浓。
[赏析]这首诗是陈陶的一篇传世名作。作品以汉代李陵伐匈奴全军覆没的事实为题材,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劳动人民幸福生活的严重破坏,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极端厌恶之情。开头两句笔力集中,语言精炼概括,叙述悲壮慷慨的激战场面,五千精锐全部殉难,英雄气概可歌可泣。三四句笔锋一转,逼出一联传世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人将“河边骨”与“梦里人”联在一起,匠心独具。闺中妻子梦里还活生生的丈夫,早已成了无定河边深掩沙中的森森白骨。两相对照,加剧了全诗的悲剧气氛,语言形象、生动、简括,收到了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效果。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为侦探小说一辩 [英]切斯特顿
在探究侦探小说为什么受大众喜爱的真正的心理原因时,我们有必要摈除为数不少的空洞无物的说法。譬如,平民百姓偏爱粗劣文学更甚于优秀文学,他们赞赏侦探小说正因为它们是粗劣文学,这个说法就不符合事实。一部作品并不由于它单单缺少巧妙的艺术性就广受欢迎。布雷德肖的《火车时刻表》很少显露出心理喜剧的光彩,可人们并不在冬季的夜晚里高声朗读它,以逗
……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①,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注释] ①渺然:辽阔深远的样子。
[简介]赵嘏,字承祐,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会昌进士,官至渭南尉,人称“赵渭南”。尤工七言律诗、绝句,笔法清圆熟练。有《渭南集》。
[赏析]这是一首登楼怀旧的七绝名篇。首句点题,诗人“独上江楼”,凝神沉思,思绪茫茫。“独上”透露出诗人寂寞的心境。第二句写景,进一步点染“思渺然”的环境气氛。这一句巧用叠字回环手法,两个“如”字,两个“水”字,包蕴着天地间的景物,画面空明澄澈,广远寥廓。第三句由望月承接上联。“同来”与首句“独上”相应,暗示了今昔不同的情怀。去年也是这样的良夜,诗人结侣来游,共赏江天明月,而今却是孤身来到江楼。尾句揭示“风景似去年”,物是人非,面对依稀可辨的风物,缕缕怀念和怅惘之情,涌上诗人心头。尾句余意不尽,呼应首句的“思渺然”的感叹。
此诗情味隽永,令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语言淡雅洗炼,诗意空灵醇美。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爱的牺牲
(美国)欧•亨利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
那是我们的前提。这篇故事将从它那里得出一个结论,同时证明那个前提的不正确。从逻辑学的观点来说,这固然是一件新鲜事,可是从文学的观点来说,却是一件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古老的艺术。
乔•拉雷毕来自中西部槲树参天的平原,浑身散发着绘画艺术的天才。他还只6岁的时候就画了一幅镇上抽水机的风景,抽水机旁边画了一个匆匆走过去的、有声望的居民。这件作品给配上架子,挂在药房的橱窗里,挨着一只留有几排参差不齐的玉米的穗轴。20岁的时候,他背井
……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偶 成
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①,应是前山花已开。
[注释] ①两股:一作“两脾”,二者同,指蜜蜂储存花粉的地方。
[意译] 松下柴门紧闭长满青苔,只有蝴蝶双双飞去飞来。蜜蜂的两股大如蚕茧,料应是前山已百花盛开。
[点评] 首句写自己在居处,空旷简朴,柴门紧闭,院内只有苍翠的松树与绿色的苔藓。一个“闭”字,将院内院外隔开,以强调见不到春天的气息,又逗引与照应了第二句的蝴蝶飞来。蝴蝶飞来,暗示院外春光明媚,第三句的蜜蜂两股如茧,更把春意加实,从而推出第四句的判断。诗先抑后扬,以眼前的萧瑟与外界的繁富作对比,由实见虚,通过联想,写出了春天的热闹,而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也从此度出,充满生机与活力。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我不能沉默(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五
我认识一位画家,他想画一幅《死刑》图,需要一名刽子手做模特儿。他打听到那时莫斯科有一个看门的仆役做刽子手的工作。他去到看门人的家里。这天是复活节。他家里的人衣冠楚楚的坐在茶桌旁,男主人不在,后来才明白,他看见陌生人,就躲起来了。妻子也显得很窘,说丈夫不在家,但小姑娘却道出了他的底细。
她说:“爸爸在阁楼上。”她还不知道,她父亲知道自己干坏事,所以要提防大家。画家向女主人解释,他需要她丈夫做“模特儿”,好照着他的模样画一幅肖像,因为他的相貌适合这幅的画。(当然,画家没有说他需要这位仆役的相貌画一幅什么画。)同女主人谈了一阵,画家为了做个人情,就向她提出一个建议,说可以把她的小男孩带回去学画。这个建议显然博得了女主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