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80字)
职高语文教学中兴趣培养的几点尝试
浙江舟山市普陀旅游职业技术学校 林 萍
[内容摘要]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钥匙,对职高学生更是如此。如何才能引起职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尊重学生,体现语文人文性;创设情境,品悟语文;走出课堂,感受生活等几方面来尝试,以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
职高语文 兴趣 培养 尝试
时下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我们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却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职高招生大都是在普高之后,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在职业教育中,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就业,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语文课等一些基础学科不再像初中时那么重视等等。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打开知识宝库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近年来甚至有人声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和尝试之后总结了如下几条兴趣培养的途径,求教于大方之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尊重学生,体现语文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抛弃过去“填鸭式”之类的教学模式,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划整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