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610字)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陈炜清(惠安高级中学)学号:034F3QA019
内容摘要:本文在教学实践探索与教学理论探究的基础上,企图从作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寻求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途径,作文教学要回归本真,要找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要从生活感悟、作品审美、认知规律、写作心理等角度关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上好每堂作文课。
关键词: 作文 误区 改革 个性化
在近年全国性的语文忧思潮中,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我国的语文教学在这新的世纪里产生质的飞跃,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作文教学更是这一热门话题中的“焦点”。不可否认,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做出了许多艰苦的探索,种种改革实验报告屡见报端,作文教学新模式层出不穷,但最终还是不能让人满意,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本文将具体分析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1.以阅读为本位,忽视作文教学。
自“五四”以来,我国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读带写,读写结合”,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是“以阅读为本位”。语文课本独有阅读教材,没有系统的作文教材,虽说新编课本中有了“写作与口语交际”,但很明显地处于附庸地位;语文课时虽多,但绝大部分为阅读所占有(多数学校每周只安排两个课时作文,实际上往往被阅读课挤到课外),语文考试除了毕业、升学考试外,一般校内的测验也是以考阅读为主。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量严重不足。许多学校都普遍认为,在中考、高考中,作文拉不开分数,为功利计,花大力气抓作文教学得不偿失,尤其到了毕业学年,师生投入作文教与学的时间更是有限。即使是近年来的语文考试在作文与阅读的分数分布上作了近似等比的调整,长期以来的思想痼疾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治,或者虽然注意到作文教学在试卷中分量正在增大的趋势,但是想改变现状却已无从下手,作文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次要的地位。
误区2.“文体中心”论,导致学生作文定势。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作文教学指导思想中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是“文体中心”论,它是以教会学生学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为终极目标。作文教学仅局限在文体训练的范围内,偏重写作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智力的开发,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写作能力和文章的质量,却使作文教学走向机械化、模式化的道路,造成学生作文思维定势。在学生的实际作文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作文在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出一辙,缺少创意,缺少扑面而来的新鲜感。比如在立意方面,对于一个写作对象,许多学生都习惯于拿老眼光、老角度去表达,主题落入窠臼,立意简单。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