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全一册学案(23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3套)人民版必修3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2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3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2课中国的古代艺术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3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3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课蒙昧中的觉醒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4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课神权下的自我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课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5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1课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6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2课追寻生命的起源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6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3课人类文明的引擎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6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第4课向“距离”挑战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7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8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新文化运动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8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8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9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2课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9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0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1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11.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13.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1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汉代儒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2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课宋明理学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2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人民版必修3201808133131.doc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学习本专题,一要从宏观上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并认识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分析古代科技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和封建社会后期渐趋落伍的原因;二要掌握从先秦到清代的不同文学流派,体会文学的时代特色;三要掌握古代书法、绘画、京剧艺术,认识其鲜明的民族特征。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应用的过程。(重点)
2.理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重点)
3.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成因。(难点)
一、纸的发明
1.概况
(1)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东汉时,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传播: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3.意义
(1)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1.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座西汉文帝或景帝时期的墓葬中的一张纸。该纸薄而软,纸面平滑,纸上用黑色线条绘制出山川、河流、道路等图形。从材料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提示 由材料可知至迟自西汉前期就已经出现了纸,并且已传到西域地区。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过程
(1)战国:出现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外传
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意义
(1)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第2课 中国的古代艺术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2.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掌握中国汉字艺术的主要字体、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品。(重点)
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要特征及代表作品。(重点)
3.掌握中国京剧艺术产生的过程及历史地位。(重点)
4.中国古代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难点)
一、“出鬼入神”的书法艺术
1.起源:有人认为刻在陶器上的简单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成熟: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铭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书法字体的演变
(1)小篆:创始于秦代,其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2)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其特点是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3)楷书:形成于汉末,其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4)行书:晋代开始盛行,其特点是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5)草书:其特点是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思维点拨]
“羊”的八种字体
4.历代书法名家
(1)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2)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被尊为“书圣”。
(3)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和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被后世学习与临摹。怀素和张旭的狂草亦别具艺术魅力。
(4)北宋:被称为四大书法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都以行书名世。
(5)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 ,创赵体。
(6)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声誉最高。
[易混易错]
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故其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1.下图中的书法是什么字体?有何特点?
王羲之《兰亭序》(部分)
提示 字体: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二、画中有诗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掌握各种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及特点。(重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与时代特征之间的关系。(难点)
一、《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很强。
(3)地位及影响:《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形成: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楚国产生的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的诗歌体裁,其风格是浪漫主义。
(2)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人物:屈原。
②作品:《离骚》、《九歌》、《天问》等。
(3)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骚体”,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3.汉赋
(1)特点:散文和韵文并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
(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东汉的班固、张衡等。
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影响?
提示 (1)特点:句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语言: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创作风格:内容古朴,现实感强。(2)影响: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唐诗、宋词和元曲
1.唐诗
(1)地位:唐诗代表的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2)代表
①李白有“诗仙”的美誉,盛唐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②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诗圣”的美誉,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2.宋词
(1)特点: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