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案1(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学案(打包7套)岳麓版选修1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3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7.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4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9.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11.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6北宋王安石变法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13.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7忽必烈改制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15.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8张居正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17.doc
2018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学习总结学案岳麓版选修120180820319.doc
第3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识点一 社会转型与各国的应对
1.社会转型
(1)政治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起来,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名存实亡。②分封制、宗法制遭到极大破坏,已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破坏。
(3)阶级: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
(4)军事: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
2.各国的应对:各国国君为求生存,纷纷推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变法运动。
[图解历史]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知识点二 管仲改革
1.背景:私田大增使得占有者十分富裕,而靠公田赋税的诸侯收入却日益减少。
2.内容:实行“相地而衰征”,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征收实物税。
3.影响
(1)积极①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客观上打破了 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②使齐国在争霸中率先成为中原霸主。
(2)不足: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没能触及上层建筑,旧的世卿世禄制仍然发挥作用。
[深度点拨] 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目的
春秋时期的各国改革仅仅是局部领域的改革,直接目的是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从而推动了社会转型。
知识点三 魏文侯变法
1.概况
主持者 领域 主要内容 具体作用
李悝 政治 提出“选贤任能、赏罚分明”的基本国策,改变旧的世卿世禄制 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旧贵族的特权
经济 “尽地力”的农业政策 事实上破坏了井田制
法律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政局
吴起 军事 创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武卒” 使魏国的军队强大起来
2.影响
(1)对魏国:有效地打击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迅速崛起。
(2)对其他诸侯国:开启了战国大变法运动的序幕。
3.战国时期变法特点
(1)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成效最显著的变法运动。
(2)它是在春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更加彻底。
[深度点拨] 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认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主要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它从各方面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通过变法,新的封建统治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商鞅变法的措施及特点。
2.难点: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知识点一 变法的前夕
1.变法的背景
(1)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2)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广纳贤士。
2.变法的准备
(1)商鞅向秦孝公阐述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并提出了变革政治的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和支持。
(2)商鞅与旧贵族展开论战,进行变法宣传,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
(3)南门徙木,取信于民。
3.变法的展开:商鞅于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两次实行变法。
[深度点拨]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①必要性:秦国经济上落后、政治上地位低下、文化上社会风习落后。
②可能性:偏处西部、前代变法经验、孝公支持、商鞅到来。
③准备:商鞅阐述变革、舌战保守派、取信于民。
知识点二 变法的内容
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1)实行军功爵制度
①内容: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奖励军功,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②作用: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建立什伍组织
①内容:将百姓按照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以适应战时征兵的需要。
②作用: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到了可靠保证。
2.经济:废除井田(变法核心),奖励耕织。
(1)废除井田
①内容: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
②作用:正式废除了井田制,推动了地主制经济的发展。
(2)奖励耕织
①内容:对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免除徭役;对弃农经商或不事劳作的进行惩罚;招徕三晋地区的无地农民进行垦荒。
②作用: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提供了保证;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3.政治: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县制取代了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由国君直接任免官员,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及内容。
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知识点一 北魏统一北方
1.建国统一
(1)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
(2)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社会状况
(1)落后: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落后。
(2)趋势:各民族相互融合。
(3)矛盾:鲜卑贵族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巧取豪夺。
3.主观努力
冯太后和孝文帝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图解历史] 北魏的崛起与统一
生活在东北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南迁黄河流域――→315年建国――→386年改国号魏定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
知识点二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经济方面:均田制
(1)前提: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
(2)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3)作用: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2.政治方面
(1)三长制①原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②内容:设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 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③作用: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 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里,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2)整顿吏治①原因:吏治混乱,各级官员贪污严重;孝文帝重视对官吏的治理问题。②措施:制定俸禄制度,按政绩的好坏考核地方官吏。③意义:吏治得到一定的改善,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迁都洛阳①目的:为了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②过程:493年,由平城迁至洛阳;秉公执法, 打击以拓跋恂为首的保守派。③意义: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 进一步发展了中华文明。
(4)改行汉制①废除鲜卑族旧制。②官制一律改行汉制。
3.社会习俗
(1)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