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30字,从三个方面谈立论中的求异思维,举例丰富。
求异思维在立论中的运用
马鞍山二中当涂分校 芮绍华
高考、中考作文以及学生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雷同而且平庸的作文呢?究其原因,是由于那种懒散、呆滞、消极、被动的精神状态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智能的发挥。因为很多同学习惯于低层次的、固有的惯性思维,写起文章来,立意不深刻、不新颖,片面性、表面性、绝对性的毛病非常普遍。怎样克服这些缺点?笔者以为,在议论文写作中加强对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是从方法论角度提高议论水平,进而写好议论文的有效而良好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方法。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不按固定的习惯方向去思考问题,而是广开思路,不循常规,不受传统知识束缚,不受现代知识局限,独特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讲求思维的多向性,讲求标新立异,其核心是创新。鲁迅先生非常注重求异思维,他曾讲过:“改革者必须标新立异,敢于站起来的猴子变成了人,不敢站起来的猴子仍然是猴子。”
当然,求异思维不等于猎奇逐异,而应和求同思维一样,殊途同归,达到同一目的。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以议论文写作实例,谈谈立论求异训练(即求异思维在立论中的运用)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议论文的论点,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是作者在议论文中对所论问题的主张和看法。因此论点必须正确。然而如果只要求正确,就有可能出现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所以论点还要有新鲜感、时代感,做到独树一帜,别出心裁。这就需要运用求异思维去思考,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深思熟虑之后,再确立论点。
立论求异,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逆向思维,确立论点。
作文时不囿于现有的观点,而是根据某一材料提供的信息朝着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搜寻出新的信息,并提出新的、独特的、不落俗套的见解和观点。这就需要敢于破旧范,离旧轨,不迷信古人,不盲从权威,对于事物事理,不光看表面,还要看本质;不光看正面面,还要看反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新颖奇特、妙趣横生的好文章来。笔者曾辅导学生写过《“马拉松”精神应该发扬》一文。一提起“马拉松”,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把它同办事松松垮垮、拖沓懈怠、相互推委扯皮之类的现象联系起来,“马拉松”几乎成了“官僚主义”、“低效率”以至“无效劳动”的代名词。这是正常的千篇一律的思维。但是,我们不妨这样考虑:“马拉松”比赛,不仅需要运动员有强健的体魄、优秀的竞技水平,而且更需要运动员有惊人的耐力,更需要运动员在整个赛程中始终保持百米冲刺的决心和劲头,否则不但难以取得好成绩,甚至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半途而废。这就是求异思维。通过这种求异思维可以得到“新的、独特的、不落俗套的见解和观点”。
在此立论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阐发自己的思想。如一位学生在文章中写道:
面对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既定的宏伟目标,我们不禁想起要使这设计中的美好蓝图成为光辉现实,不正要求全国人民都来发扬“马拉松”比赛中那种朝着既定目标,以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的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勇于拼搏的精神吗?只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我们的事业才能有成功的保证。这样看来“马拉松”倒应成为“办事坚定”、“脚踏实地”、“不断奋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写照了。我们都应该发扬“马拉松”精神。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让人觉着作者思维的活跃,让人觉着作者是站在新的高度去审视评定旧的观念,赋予旧观念以新的活生生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善于感应时代脉搏,善于接受新生事物,从而写出这类好文章;也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透出令人醒耳明目的气息。
再如,“事后诸葛亮”,习以为常的思维是应受到人们批评、责怪的,人们经常用以指那些临事无主张、事后说现成话甚至风凉话的人。如果要我们以“也谈事后诸葛亮”为题写一篇议论文章,宜采取逆向思维定立论,即:肯定那种事后认真研究,总结各种经验,吸取各种教训,重新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的“事后诸葛亮”,并指出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事业要求多一些这样的“事后诸葛亮”。
2、多向思维,确立论点
多端性是求异思维的特征之一,也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的思考问题。
要使见解独辟蹊径,论点标新立异,有时还必须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