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阿尔伯特·史怀哲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作文素材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0/30 21:59: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070个字。

  奔走在非洲丛林的圣者——阿尔伯特•史怀哲
  作为20世纪“伟人中的伟人”,阿尔伯特•史怀哲既是一个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和伟大的行动家。他在青年时代就拥有哲学、神学和医学三个博士学位,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管风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他30岁开始学医,八年之后毅然前往非洲,成为一个以行动实践“服务于人类”信仰的丛林医生。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史怀哲以不知疲倦的状态,践行着他对基督的追随、对生命的敬畏,以及他与生命的休戚与共。可以说,他是真正“为了人而成为人”的人,也是真正“在最完整的意义上成为人”的人。
  多才多艺
  1875年,阿尔伯特•史怀哲出生于德国阿尔萨斯一个牧师家中。
  阿尔萨斯这个地方我们并不陌生,所有中国孩子都学过的课文《最后一课》,描写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普法战争后,法国痛苦地将阿尔萨斯割让给普鲁士,那个乡村小学向祖国语言告别的最后一堂法语课,因此感动了全世界无数读者。
  生活在双语环境,史怀哲从小就能自如地使用两种语言。同家人交流写信用法语,对外著述和演讲用德语。这样的成长背景,使他得以吸取两种文化的长处,并具备更加开放和广阔的视野。后来他与法语作家罗曼•罗兰、德语作家茨威格都有很深的交往并维持了终身的友谊。
  作为牧师家的少爷,虽然家境优渥,少年史怀哲却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他的顽皮和不驯,颇令父母头痛,因为功课差,有一次校长甚至还把他父亲请到学校,希望他把这个顽童带走。
  情况在俾麦老师出现后有了转机。俾麦老师知识渊博,备课充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精心安排,他为史怀哲打开了一扇知识和思想的大门。从此这个耽于幻想的懵懂少年转了性,爱上了读书和思考,走上踏踏实实做人做事的路,成绩也名列前茅。俾麦老师对史怀哲一生影响深远,直到远赴非洲行医,偶尔回国,他第一位要看望的人一定还是他的俾麦老师。
  中学毕业后,史怀哲进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就读。这里虽是位于法德边境的小城,却人文荟萃,是法国国歌《马赛曲》的诞生之地,如今更是欧洲政治中心欧洲议会的所在地。斯特拉斯堡大学是歌德的母校,生物学家巴斯德也曾在这里执教,学校风气开明,思想活跃。
  在大学里,史怀哲在哲学、历史和音乐方面的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26岁,他不但顺利地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而且在音乐演奏、理论研究方面斩露头角。
  由于家庭影响,史怀哲8岁时就开始弹奏教会的管风琴,那时他的脚还够不到管风琴的踏板。18岁,也就是他刚刚进入大学那一年,有一次遇到当时法国著名的管风琴家魏多,这位大师级人物在听了史怀哲的演奏后,大加赞赏,一改只收音乐专业学生的惯例,破格收他当了学生。
  30岁之前,史怀哲完美地完成了几乎所有的人生功课:拿到了博士学位,出版了《康德的宗教哲学》、《巴赫传》等著作,后者是他用法、德两种语言写成的,直到今日仍然是研究巴赫的经典之作。后来他还拜李斯特的高足杜劳特曼为师学习钢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