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36题,约18960字,有答案解析。
莆田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期末考试卷高二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5分,32题共48分)
1.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因为读书可以
A. 获取前人智慧,是人生成功的捷径 B. 逃避尘世的喧器,获得心灵的宁静
C. 脱离低级趣味,成为道德至善的完人 D. 丰富知识和精神世界,提高文化素养
【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因为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和精神世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故D选项入选。A选项不是题目的原因所在。B选项中“逃避尘世的喧器”表述错误。C选项中“成为道德至善的完人”的表述错误。
2. 某中学1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中“小孙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文体之星”、“优秀干部”等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在此基础上小孙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感,自信心越来越强”,这既表明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③两项符合题意;文化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②④两项表述不科学,排除;故本题答案是B项。
3. “对不qǐ,今天我 zhuàng shāng一位弟弟……”,深圳一名七岁小学生骑单车撞倒三岁娃娃,因沟通不畅未作处理各自回家。当小学生的妈妈下班知晓后,让他手写夹杂着拼音的道歉书,在全小区张贴寻找被撞的孩子,最终成功找到伤者并登门道歉。这封致歉信在贴出后,引起网友点赞。妈妈的做法获得点赞的原因是
①与人为善的行为能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②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优秀的道德品质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④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选项错误,家风不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③选项错误,精神力量不能起决定作用。题目中,这个小孩的妈妈的做法获得点赞的原因是其与人为善的行为能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故①④选项入选。选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但不能据此认为人们对文化的接受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的。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有些是在消极被动、无目的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并不都是如此,特别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文化学习、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当提高辨识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4.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已独特的文化。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下列诗句与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顺序对应一致的是
天将今夜月, 有灯无月不娱人, 宿草春风又, 少年佳节倍多情,
一遍洗寰瀛。 有月无灯不算春。 新阡去岁无。 老去谁知感慨生。
暑退九宵净, 春到人间人似玉, 梨花自寒食, 不效艾符趋习俗,
秋澄万景清。 灯绕月下月如银。 进节只愁余。 但祈蒲酒话升平。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①-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四首诗要进行仔细解读,理解其意思,从诗的描述中找到对应的节日。①中的诗反映的是中秋节,②中的诗反映的是元宵节,③中的诗反映的是清明节,④中的诗反映的是端午节。故其正确的对应顺序为②-③-④-①;选D。
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先祖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补充历法。古人一直据此来安排农业生产,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2016年,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