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必修二全一册同步练习试卷(24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18秋高中历史全一册同步练习(打包24套)新人教版必修2
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47.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48.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3古代商业的发展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49.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4古代的经济政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0.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5开辟新航路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1.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2.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7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3.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4.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5.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3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9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6.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7.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8.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59.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0.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1.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6大众传媒的变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2.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3.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罗斯福新政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4.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6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5.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0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6.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1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7.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8.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69.doc
2018秋高中历史第8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20180910370.doc
课时分层作业(一) 发达的古代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水稻、玉米 B.水稻、粟
C.小麦、葡萄 D.玉米、粟
B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选B项。]
2.隋唐时期出现了一种安装有犁评的生产工具,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它是( )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C [由“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可以判断是曲辕犁。]
3.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在汉代取得明显进步的是( )
A.耧车 B.水排
C.高转筒车 D.曲辕犁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排是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的水力鼓风装置,而题干反映的是精耕细作的农业,故排除B项;高转筒车是宋朝出现的灌溉工具,而题干要求的是汉代,故排除C项;曲辕犁是隋唐时期出现的,故排除D项。]
4.西汉时,赵过推行代田法。把田地开成一条条垄和沟,每年轮换在沟和垄上栽种,这样可以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自给自足
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
D [由题干可知,代田法能合理利用地力、保苗抗旱,这是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不符。]
5.“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竹枝词》描述的灌溉工具是( )
【导学号:07182004】
A.耧车 B.翻车
C.高转筒车 D.风力水车
B [从题干材料“脚痛腰酸”“高田车进低田出”可知描述的是翻车,故选B项。A项不是灌溉工具;C、D两项不需要人力。]
6.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是( )
【导学号:07182005】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井渠
A [战国时期蜀守李冰在成都平原修筑了都江堰,故选A项。]
7.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 [由“妇织”“儿锄”可知《田家》描写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A、C、D三项与诗句无关。]
8.“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的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导学号:07182006】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B [凭借题干中简单的劳动工具和劳动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可以判断题干主旨是在强调小农经济的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07182
课时分层作业(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官府设立工官管理工匠,工匠都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
B.官营手工业在整个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生产
C.官营手工业的工匠职业世袭
D.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 [由于官营手工业的封闭性,其地位在明代中后期被民营手工业超越,故B项错误。]
2.下图所示的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了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中国古代被誉为“青铜文明”的时代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两汉时期 D.魏晋时期
A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故选A项。]
3.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以下表述符合汉朝丝织业发展成就的是( )
【导学号:07182013】
A.开始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B.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C.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D.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B [A项是在先秦时期;B项是汉代的成就;C项是西周时期的成就;D项是唐朝的成就,故选B项。]
4.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
【导学号:07182014】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
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 [歌谣反映了黄道婆教人们纺棉织布的情景。黄道婆是元代民间棉纺能手,曾经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5.明代中后期,苏州纺织业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依据应是( )
A.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B.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
C.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
D.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D [雇佣关系是判断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故选D项。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出现颇具规模的“机房”、出现控制手工业者的包买商均不是“最主要依据”,故排除A、B、C三项。]
6.“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
A.玉米 B.丝织品
C.马铃薯 D.烟草
B [从题干材料“丝路花雨”“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可知描述的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其主要商品是丝织品,故选B项。]
7.唐宋时期沿“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商品中,除丝绸外另一种最主要的商品是( )
A.青铜器 B.铁器
C.瓷器 D.纸张
C [从唐朝开始,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使中国获得“瓷器大国”之称。]
8.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明朝瓷器上有以文字作为纹饰装饰内容。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的主要原因是( )
A.适应对外经贸交流的多种需要
B.反映了中国各民族间联系加强
C.为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D.体现当时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A [明朝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图案的瓷器是为了适应海外市场对中国瓷器的需要,侧面课时分层作业(三) 古代商业的发展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优秀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
【导学号:07182020】
A.商朝王亥“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
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
C [C项的意思是经商致富的一些原则是货物的品质要完美,要注意价格变化规律,不要使货币停止流动,因此体现了商业诚信,故选C项。]
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A项不只是在宋朝才有,且不属于“进步”;B项发生于明清;C项发生于明朝中后期;“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故选D项。]
3.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对材料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
【导学号:07182021】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商品经济发达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劳资矛盾尖锐
B [从题干材料“商标侵权案”可知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故选B项。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4.下面的资料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这一时期是( )
●徽商、晋商势力强大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苏州等地出现手工工场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D [明清时期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如徽商、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在江南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提到“市”,现代人一般会联想到某某城市,而在我国古代与之联系最密切的则是( )
A.畜牧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D [古代城市包括居住区和商业区,其中“市”指商业区。]
6.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
D [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信息“不包括”,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不属于宋代,故选D项;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排除A项;宋代“草市”进一步发展,且“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故排除B项;宋代,政府对市场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故排除C项。]
7.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C [“交子”使用是在宋朝,不是在唐朝,故A项错误;坊市界限严格限制了商业的发展,不是城市繁荣的原因,故B项错误;商业发展繁荣导致城市的繁荣,导致唐朝出现“扬一益二”现象,故选C项;“商帮”活动频繁是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8.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往薄来”“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
【导学号:07182022】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