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中学2018学年高三期中考试全科试卷(3科3份,含听力)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浙江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
浙江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 数学.doc
浙江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 语文.doc
浙江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 英语.doc
浙江诸暨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试题 英语听力.mp3
诸暨中学2018学年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2018.11)
(本卷共24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线演员的片酬动辄(zhé)千万上亿,令人咋(zā)舌,流量明星片酬普遍虚高。明星天价片酬已成为影视行业的沉疴固疾,相关部门屡屡“亮剑”。
B. 切(qiè)肤之痛激发理性自强。突破核心技术肯定会带来阵痛,但在关键领域、卡(qiǎ)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是为了用现在的短痛换来长远的主动权。
C. 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清明和重阳形成对举,都是大自然盛衰转捩(liè)的结点。眼下重阳又至,一道道重阳风景述说着人们辟邪求寿的生命祈(qǐ)愿。
D. 近年来,铊(tā)中毒病例屡有曝(bào)光,其中不乏人为投毒凶案。公众谈铊色变,将这种毒性与砒霜不相上下的化学物品,看作害人不浅的“杀人厉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我就是要个说法,怎么把人给抓走了?”从《秋菊打官司》的戏剧性结尾入手,苏力建构了“秋菊的困惑”的基本命题。根据(西方)法律原则构建的当代中国法律制度无法回应秋菊的“讨说法”,反而损害了乡土社会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互惠关系,造成悲剧性结局。“秋菊的困惑”提出了一套与主流法治大相径庭的叙事模式:[乙]秋菊“讨说法”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法律实现个人权力,(无论是民事赔偿还是刑事惩罚)她要的是让村主任道歉,并能继续为西沟子村服务。从乡公安到市人民法院的法律程序并没有给秋菊一个“说法”,但是村主任救助难产的秋菊和秋菊的顺利生产,已经让西沟子村一度紧张的官民冲突得以“自然弥合”。[丙]然而在影片结尾,国家法律机关介入,村主任被带走,这反而破坏了乡土社会的互惠秩序。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而 B.大相径庭 C.权力 D.弥合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五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共搭合作之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密中欧班列开行、打造“空中走廊”等举措,串联起共同繁荣的发展之路。
B.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显示,约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超每天18至22时的销售额常超过全天销售额的50%左右,因此许多城市开启了夜间“掘金”模式。
C.科学进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无论是一项科研成果的利弊分析,还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水平,乃至一位科学家的功过评说,都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
D.很多80后,乃至一些在农村长大的90后、00后们,整个童年阶段都没有机会接触图书馆,野草般疯长的求知欲望,只能通过教科书等少得可怜的书本汲取。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对于欣赏者来说,他所面对的是一件艺术品,是一个艺术世界,要能欣赏它,首先 ① 。不跑进去,而只站在外面,站在旁边,那是既不能领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会作者创作的意图和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