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70字。
试论陶渊明的诗酒精神
雷国红
【摘要】 酒能使人产生幻觉,诗可寄托人的想象。陶渊明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想象的审美空间,在这广阔的审美空间里则蕴含着诗人的“诗酒精神”。这种精神是诗人傲岸、狂放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又是他生命本质的集中展现,借助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体验他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陶渊明;诗酒精神;人格力量;生命本质
引 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同时留下诗名酒名的人不多,著名的仅有三人,陶渊明位列其中,余下两位是阮籍、李白。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独创的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爱酒、颂酒,读他的诗,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体验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可见诗人对酒之偏好以及其诗与酒之融洽。可以这么说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以酒为吟咏对象,有意识地把诗和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在他现存的142首诗歌中,涉及到酒的就达56篇,约占总数的2/5,通过这些饮酒诗,我们发现他的诗酒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人文精神一词在英语中写作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现代汉语词典》说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陶渊明他一生嗜酒如命,“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其五)。此诗直接道出了他对酒的偏爱。在《饮酒》序言中,他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但好酒,而且还好在酒后赋诗。从他的这些饮酒诗歌出发,结合对人文精神的传统理解,我们发现他的这些饮酒诗中的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内容:
一、 表达一种挣脱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追求。
陶渊明的命运多蹇,一生共经历五仕五隐。他的“性本爱丘山”,但因为“家贫,耕植不足自给”以及“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等原因,他又不得不“违己从人事”、“向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因此,诗人虽处仕途,但其精神却充满压抑,思想极度矛盾。在这样一种充满束缚,内心倍受煎熬的现实社会中,陶渊明他醉心于诗酒生活,希望通过饮酒赋诗这样一种超脱的方式来促成自己进入一种独立于世,精神自由的状态,并且借以减轻痛苦,摆脱尘世束缚,达到个性解放的目的。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他常常借酒浇愁,从酒中之境来寻求尘世束缚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