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全科试卷(9科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8/12/31 9:58: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化学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地理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历史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生物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数学(理)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数学(文)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物理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英语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语文试题  .doc
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第五次阶段性过关考试政治试题  .doc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过关考试(五)语 文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整体来看,宋代文艺有趋于世俗化、平民化的倾向,从而产生雅俗共存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在士大夫手中,作为正统文艺样式的诗文、书画十分兴盛,而且依然保持着高雅、严正的姿态,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的主要地位。另一方面,民间伎艺也十分发达。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这两类文艺形式适合不同社会阶层对文化生活的特殊需求,也适应各个社会阶层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共生共荣,互不排斥。这种雅俗共存的繁荣局面是宋代文艺的总体时代特征,是一个健康发展的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尤其值得称许的是,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并不是泾渭分明、严守畛域的不同板块,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话本小说本是服务于市民阶层的说唱艺术,但是其“入话”部分常以诗词“起兴”,例如《碾玉观音》这篇宋话本,开篇便引用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咏春诗词多达11首。这分明是通俗文学对雅文学的倾慕与靠拢。南戏本是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它在形式上综合了宋代众多的伎艺,如宋杂剧、影戏、傀儡戏、歌舞大曲,以及唱赚、缠令等在表演上的优点,与诸宫调的关系则更为密切。南戏虽是典型的宋代俗文学,从曲牌来看,其实也是雅俗并存的,既有《麻婆子》等产自市井的“下里巴人”,也有从词牌中移植来的《祝英台近》等“阳春白雪”。
  更重要的是,宋代文艺的主体作者即宋代士大夫在文艺创作时具有融合雅俗的审美心态,从而实现了以俗为雅的境界提升。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已在哲理的层面上有机融合起来,三教合一成为一种时代思潮,这使得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首先,士大夫对传统处世方式进行了整合,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自由不再是互相排挤的两极。其次,宋代文人采取了新型的态度,不像唐人那样张扬、发舒,而是倾向于理智、平和、稳健和淡泊。在现实生活中,宋代的士大夫多采取和光同尘、与俗俯仰的态度。随之而来的是,宋人的审美态度也世俗化了,这就促成了宋代文学从雅俗之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宋词的兴盛便是其典型表现。宋代文人用诗文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词则用来抒写纯属个人私生活的幽约情愫。这样,诗文和词就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词则用来娱情,成为士大夫宣泄衷肠的合适渠道。由于词被看作是用于抒写个人情愫的文体,很少受到“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因而文人可以比较自由地抒写内心款曲,词体也因此能够保持自身的特性,取得独立的地位。同时,在社会下层,由于经济发达、都市繁荣,民间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如柳永常常出入于秦楼楚馆,北宋中后期的秦观、周邦彦也都为歌伎写了不少词作。就其整体而言,宋词的兴盛是与宋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宋词在整体上具有以俗为雅的性质。(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代文艺雅俗两类形式有利于适合不同社会阶层的特殊需求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倾向。
  B.雅俗共存的宋代文艺中,雅和俗不是泾渭分明、互相割裂,而是互相交融、互相影响。
  C.宋代文人生活态度的变化带来宋人审美态度世俗化,促成宋代文学消弭了雅俗界限。
  D.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与前代文人迥异,是因为三教合一在宋代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2.下列列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宋代文艺雅俗共存的总体时代特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令人信服。
  B.文章以《碾玉观音》和南戏为例论证宋代文艺的雅俗共存是互相影响、互相交融的共生状态。
  C.文章不仅分析了宋代士大夫的文化性格发生变化的原因,还列举了其在两个方面的具体表现。
  D.文章用较大篇幅阐述宋词兴盛过程,以此说明宋代都市的繁荣和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宋代士大夫创作的诗文、书画等正统文艺样式,牢牢地占据着大雅之堂,是“雅”文艺的代表。
  B.宋代文人若表现有关政治、社会的严肃内容,常用诗文;若抒写个人的闲情逸致,则一般用词。
  C.作为宋代民间艺人创造的新兴艺术样式,南戏综合了众多伎艺的表演优点,是“俗”文艺的代表。
  D.由于摆脱了“文以载道”思想的约束,受到民间娱乐场所的欢迎,宋词逐渐具有以俗为雅的性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唢呐王
  宋志军
  唢呐是这一带很有名的乐器,一支唢呐和一支笙,一阳一阴,恰如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合在一起,便可演奏出各种基调的曲目,欢快如百鸟朝凤,悲伤如雪梅哭灵,让观众随着不同的曲子时喜时悲,完全沉浸到乐曲的氛围之中。
  这一带有许多唢呐艺人,三五人聚到一起,便可组成一个唢呐班,他们走村串户,谁家有了红白喜事,便会请他们前去演出。这唢呐班不仅主人家请,有时候被邀请的亲朋也可以送,主人家办事,被邀请的亲朋不仅要备礼,有时还会请上一家唢呐班,吹吹打打送上门去,既是对主人家的尊重,也显得自己办事排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