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
- 资源简介:
有17道题,约7140个字。
绝密★启用前
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2018/2019学年度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提示: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24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的名句。(7分)
(1)星汉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若出其里(2)静以修身(3)便引诗情到碧霄
(4)影入平羌江水流(5)枯藤老树昏鸦(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析】试题分析: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第三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7分)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rén。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萃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拈轻怕重()热chén()麻木不rén()
(2)文中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2分)
(3)将画线句子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niān 忱仁
(2)“纯萃”改为“纯粹”
(3)人人都佩服他,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解析】(1)试题分析:阅读短文,根据语境和组词的特点来判断,用普通话读准拼音。判断词语后,注意形声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注意各句中易错字,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名著导读(4分)
(1)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情节,在第三次借扇过程中,孙悟空假扮________________骗得真扇。返回的路上又被这个人假扮________________骗回了真扇。(2分)
(2)《朝花夕拾》中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如《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二十四孝图》写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__________”的故事,进而引发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下列答案选项组合中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五猖会②藤野先生③郭巨埋儿④乌鸦反哺
A.①③B. 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牛魔王;猪八戒。(2)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作者的姓名、主要作品、成就及诗歌意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4.七年级(2)班开展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1)语文老师委托小明以班委的名义从学校图书馆借科幻类书籍32本,传记类书籍8本,学校图书馆要求小明写一张借条。这张借条在格式和内容方面各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助修改。(2分)
(2)阅读课上,小华在借来的书上看到了一段精彩的内容,忍不住拿起笔在书上圈画起来。作为班级图书管理员,你该如何制止小华这种行为呢?(2分)
(3)活动中,小明写了一段话表达对此次活动的认识。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你帮助修改。(2分)
为贯彻落实“广阅读”行动计划,七(2)班开展了一次“我爱文学”读书学习活动。①通过本次活动,是同学们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不仅能够增长人的知识,②而且可以增加人的修养。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
①句成分残缺,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