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500字。
论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
“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模式
深圳市东湖中学 叶 青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
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一道探讨新问题。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向更广阔的研究领域,探求更博大的未知世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以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而越来越为语文教师所喜爱和采用。我接手语文实验班以来,也尝试着运用这种创造性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颇有收获。
我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出于以下几点认识: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课程改革极为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二,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学生默默聆受的听讲,
使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接受地位,教师独霸讲堂,控制着一切,使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失去了自主性,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极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学生个性的持续发展,应大力倡导探究式学习。
第三,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因而自主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就会产生疑惑,有了疑惑不能独自解决,于是就有了交流合作的必要;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合作与交流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质疑问难,深入分析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因而,探究学习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最佳途径。
第四,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气氛中,在教师组织、引导和示范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又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也是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在实验班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不断探索、积累、总结,初步构建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现简要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