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道小题,约16140字。
武威六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却不以丝绸贸易为限,包含着更丰富的内容,但物质文化交流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互通有无、利益诉求,让道路穿越沙漠绿洲、跨过崇山激流,让不同区域、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肤色的人群分享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
丝绸无疑是唐朝与吐蕃物质交流中的代表和大宗。《旧唐书·吐蕃传》记载:“高宗嗣位,授弄赞(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赐物二千段。”公元719年,“吐蕃遣使求和”,唐玄宗“因赐其束帛,用修前好,以杂彩二千段赐赞普”(《册府元龟·外臣部·通好》)。这不仅展现了丝绸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而且也反映了在吐蕃地方受赐者的身份地位。
茶叶是仅次于丝绸的稀罕之物。藏文史书《汉藏史集》等记载了一个美妙传神的故事,飞鸟衔来树枝,浸泡杯中,为不思饮食的赞普祛除了疾病。赞普叹为神奇,派人在汉藏交界地区找到了名为茶的植物,饮茶之风在吐蕃渐次兴盛。唐人李肇《国史补》记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由此可见,该赞普俨然已是一位茶叶鉴赏专家了。此外,唐朝中原地区的瓷器,连同制造工艺也传到吐蕃地区,并形成种类繁多的系列,乃至地方特色产品,在高原地区的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汉藏文资料记载来看,文成公主进藏、唐蕃古道畅通是丝绸、茶叶和瓷器等中原地区出产而行销各地的物品进入西藏地区的重要时机,但是,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故如甲木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青藏高原地区古丝绸之路的认识。这里发现了属于公元3—5世纪、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鸟兽图案的丝绸,被认为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发现的最早丝绸。这里还发现了距今有1800年之久的茶叶,以及青铜剑、漆器、陶器等,这些物品均非青藏高原本地出产物,而是来自中原地区,或者与西北、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有理由相信穿越青藏高原地区的丝绸很早已经出现,并发挥最基本的沟通功能。
通过丝绸之路从唐朝传入吐蕃的不仅有大量是物品,还有中原的物种和先进的生产及其工艺技术。吐蕃使者向唐朝请赐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均获得允准。中原地区的菜种和种植技术也随文成公主进藏、唐蕃文化交流传入吐蕃地区。内地的建筑技术、医学、音乐、绘画等也相继传入吐蕃,持续影响到青藏高原地区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进步。
(摘编自张云《吐蕃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绸、茶叶和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原传入吐蕃,使人们享受到同一品质的物质文明。
B.从史料看,中原历代王朝对吐蕃的赏赐很多,不仅有丝绸等物品,还有技术以及工匠。
C.中原地区的瓷器传入吐蕃后很快融入了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
D.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发现的丝绸等物品,表明丝绸之路早在公元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指出丝绸之路不仅有丝绸贸易,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后四段主要以多物交流予以论证。
B.文章以唐高宗和唐玄宗的事例,论述了吐蕃当时已经成为唐的附属国,两国关系很融洽。
C.文章引述《汉藏史集》和李肇《国史补》中的内容,表明当时茶在吐蕃已是极为重要的物品。
D.文章二、三段主要讲唐蕃之间的物品交流,末段则强调内地的物种、艺术等也传入了吐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通过丝绸之路互通有无,在物品与技术的交流中,高原地区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
B.如果丝绸不贵重,就不会有作为赏赐物的特殊地位,也无法反映出受赐者的身份地位。
C.阿里出土的茶叶、青铜剑、陶器等距今有1800年之久,可见中原文化很早就对吐蕃产生影响。
D.文成公主进藏促进了唐与吐蕃的文化交流,从而深远影响了吐蕃的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飞过蓝天
韩少功
它是一只名叫“晶晶”的鸽子,它饿了。平常,那个人早就回来了,老远打响一个长长的呼哨,“晶晶”飞过去,落在他的肩上,那个人会抚摸它,从口袋摸出一把稻谷或绿豆喂它。每当它飞向北山山谷从那里带回纸条,主人就会笑容满面,看完纸条后他会在地上翻一个斤斗,摸出一个闪亮的铁匣子塞进口里左右拉动,奇妙的声音就在这时发出来了。可现在,它正面临着孤独与饥寒。
它的主人是一个外号叫“麻雀”的人。
招工这件要命的事闹腾得他周身疲惫,结果对方还是摇头。“麻雀”必须投入最后的一搏,他长嘘了一口气,声音透出了沉重:“兄弟,这事只能你来帮我一把了。实在对不起,我舍不得你走,可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居然看上你了……”主人看着它,不再说话,眼里有了亮晶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