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50字)
探究性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质疑能力的策略
惠安荷山中学 张成毅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四条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注重,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质疑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阅读是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正如卢梭强调的:“学生所真正需要的并不在知识本身,而是自己寻找知识的方法。”因此,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探究性阅读并培养学生思维质疑能力的关键。
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热情。
教师要为学生的创设探究氛围,诱发探究动机,这是激发和增强学生参加探究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激发探究热情的意义就在于增强学生思维质疑的内部动力,旨在使学生动起来,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发出求知的欲望,激发思维质疑的勇气。
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与学习内容相符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进入探究氛围,将会对学生顺利进行探究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目的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进入氛围,引起思考并为理解下一个问题打下基础,也可以运用配乐朗读或启发想象,让学生进入氛围,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兴趣能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转变教师角色,重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说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因而教师的角色不防转变一下,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认真聆听他们的发言,耐心地引导他们求疑问难。使学生养成不满足于现存答案,不相信唯一解释的习惯。教师要转变为一位“导游”,引导学生去领略祖国秀丽风光,了解各地风土人情;转变为一位“交换意见的伙伴”,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殿堂,架起知识的桥梁。构建起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探究性阅读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