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5/12 7:45: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890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测试
  语言试卷(问卷)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类精神结构主要包括精神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审美艺术体系。在当下的大变革时代,人类精神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前景。其中,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审美艺术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与挤压。
  审美艺术通过对感受的呈现和创作,让人回归万物一体的状态和高远存在的境界。与精神信仰体系、科学认知体系一样,审美艺术体系同样根源于人的有限性与追求无限性之间的关系。但与精神信仰不同,审美艺术是人类依靠感受、感悟、体验和直觉去理解和把握事物本质和世界本体,追寻人性本源,从而获得了生命的伟大感、美妙感、永恒感、力量感、价值感、神秘感和幸福感。感受是审美的本质,艺术是感受的创作和呈现。审美艺术与科学认知也是迥然不同的。它本质上具有超日常生活性、超实用功利性、超物质现实性、超技术操作性、超逻辑概念性等审美特性,并以自身独特的机制推动着人类精神结构的生成、变迁和发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超越了存在本体的追问和沉思,那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不问来龙去脉的精神直观、生命直观、审美直观,也就是瞬间忘乎所以的心灵震颤。这是不假思索的非理性的东西。
  中华民族以诗性特质和丰硕的审美艺术财富打造了诗的国度、审美的国度、文学的国度。不同于西方美学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及时事物本体的追求和主体知情意的划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是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为基础的,是人生经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庄子•齐物论》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人认为,天为万物之根本,人道源于天道;就连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也是生于人,本于天。中华美学中的气韵生动、涵化融通、阴阳化育、写意传神、和谐共生、情理交融、感悟直观等艺术概念与追求,才是对这一理念的呈现和阐发。艺术创作最终想要呈现出的是一个鸢飞鱼跃的生机活泼的世界。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比任何时期都来得更加直接、更加猛烈、更加深刻。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复制人类的情感和思维?马文•明斯基在《情感机器》中预言,当计算机算法足够复杂时,机器将会出现情绪、意识和审美等特质,从而达到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超级智能》一书的作者尼克•波斯特罗姆把超级智能定义为“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最聪明的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到那时,人工智能、现代生物技术、脑科学等研究将直指人自身的改变和主体的重建,过去所有以主体基本稳定不变为理论前提的人类生存模式、图景和未来格局都将需要重新架构。
  在传统视域下,审美艺术体系具有科学、宗教无法替代的精神价值。未来人类发展不是在科技牵引下的一意孤行,而是人类依靠美的力量,按照美的法则建设出来的理想田园。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审美艺术在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如我们前面所判断的那样起到关键作用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开放性的。
  (摘编自庞井君《人类精神结构的变迁和审美艺术的未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精神结构面临根本性挑战和挤压。
  B. 审美艺术指向事物本质和世界本体,追寻人性的本源,让人在有限中获得无限。
  C. 与中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审美经验不同,西方美学的基础是主客二分。
  D. 当机器超越人类智能,艺术形态将发生转变,审美艺术的关键作用也将随之改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在相互比较中突出了审美艺术相对于精神信仰、科学认知的不同之处。
  B. 第三段重点阐述我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以突出中华审美艺术的作用。
  C. 通过阐述审美艺术的特点及未来科技对审美艺术的影响,文章论述转向深刻。
  D. 文章结尾立足未来,探讨了审美艺术的作用,但并未武断下结论,客观而严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学认识体系越发达,人类精神结构的前景就越不确定,我们难以避免这种不确定。
  B. 审美能超越存在本体的追问和沉思,可见人要超越现实的束缚就很难离开审美艺术。
  C.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前发展,这不仅影响人类审美艺术,而且会影响人类精神结构。
  D. 人工智能技术是把双刃剑,所以要想让人生更美好,就需平衡其与审美艺术的关系。
  【答案】1. B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高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使人类精神结构面临根本性挑战和挤压”改变信息,原文是“其中,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审美艺术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与挤压”,选项中将“审美艺术”改为了“人类精神结构”;C项,“与中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审美经验不同,西方美学的基础是主客二分”与文不符,漏掉信息,原文是“不同于西方美学建立在主客二分的基础上,及时事物本体的追求和主体知情意的划分,中国人的审美经验是以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为基础的”;D项,“当机器超越人类智能,艺术形态将发生转变,审美艺术的关键作用也将随之改变”与文不符,原文是“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审美艺术在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建中还能如我们前面所判断的那样起到关键作用吗?我们认为,答案是开放性的”。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第三段重点阐述我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以突出中华审美艺术的作用”表述不当,第三段主要是突出中华审美艺术的特点和追求。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科学认识体系越发达,人类精神结构的前景就越不确定,我们难以避免这种不确定”表述失当,原文是“在当下的大变革时代,人类精神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不确定的前景”、“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未来视域,人类的精神价值体系将出现新的结构、秩序和形态,人类的艺术形态也将发生全新的转变”,题干中“……越发达。……越不确定”错误,文中并无此意。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媒体的发展深受产业革命影响,呈现出技术迭代引领媒体格局演变的发展轨迹。回望历史,正是纸张的普及、印刷技术的大发展,推动传媒领域进入了“铅与火”的平面媒体时代。随着电讯技术的发展,传媒领域又进入了“光与电”的立体媒体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信息的生成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带来从未有过的革命性影响,正在迅速重塑传媒格局,推动当今世界进入“数与网”的全媒体时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