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课时,约4250字。
促 织
蒲松龄
湖南省新化县第二中学 廖贻龙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及其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学习鉴赏古代短篇文言小说,能读懂原文,把握情节、人物,领会主旨,赏析技巧。
3、从课文学习中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
4、认识封建社会中皇帝荒淫无度、官贪吏虐、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增强对历史的认识能力与批判精神。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4、理解篇末评论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读法、讨论法
第1课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文,解决词句疑难、分段。
一、导入: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这两行文字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是传世的不朽之作。"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杰出贡献;"入骨三分",则高度概括了他创作的特色和卓越成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他的名篇《促织》,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希望同学们学后都能谈谈自己的见解。
二、题解:
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共16卷,431篇。“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奇闻异事?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作者以唐传奇体,通过这些离奇虚幻的故事,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便于赞美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满腔“孤愤”。至于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传奇,指唐代传奇小说)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自由朗读课文
1、扫除字词阅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