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310字。
5 荆轲刺秦王
唱一曲别离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揾一把英雄泪,“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你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丢开生死,守住承诺!壮哉,荆轲!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太子丹的嘱托,樊於期的信任,燕地百姓的希望,使你坚定信念:刺杀秦王,别无选择。你正是循着这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英勇地捍卫着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赏古诗
易水怀古
马 戴①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落日萧条蓟城②北,黄沙白草任风吹。
注 ①马戴:晚唐诗人,早年屡试落第,为官后又因直言被贬,其时的唐王朝,地方节度使尾大不掉,中央朋党纷争,已现败亡颓势。②蓟城:战国时期,燕国的首都,在易水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边塞军幕期间所作。当年荆轲在易水边上辞别故国,冒死前往秦国行刺秦王,一去未返。一千多年之后,诗人经过易水,不禁感慨万千,虽然荆轲已经死去很久,但他英勇的壮举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就像不分昼夜、东流不止的易水一样,千百年来被传唱不绝,留给后人无限悲凉。这首诗描写落日、古城、黄沙、白草、秋风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易水秋景图。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破败的古城上昏黄的落日和茫茫沙地上纤细的白草被秋风扫过的画面,营造萧瑟凄凉的意境,来展现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悲凉之情或无力为国效力的慨叹。
荆轲刺秦王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英勇无畏的荆轲背负着燕太子丹的期盼进入强大的秦国,他明知成功的机会渺茫,但仍在易水边诀别众人。在秦国的朝堂之上,他机智英勇,虽最终失败,却名传千古。有人赞扬他,有人同情他,也有人认为他违背了历史的潮流,注定要失败。
[适用话题]①人生的选择;②不畏强权;③认清历史;④命运与时代;⑤性格决定命运等。
哭荆轲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壮之士。
阴霾长空,看着身着素衣头戴白冠的太子丹及众宾客,你是否已隐约感到自己那一去不返的前路……呜咽咆哮着的风,高渐离那凄凉而悲伤的击筑声啊,想必使天地动容,也在为你的远行低回与垂泪……浑厚的嗓音迸发出了令人痛彻心扉的悲凉歌声,这歌声向世人也向自己诉说着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你就这样,唱着歌,登车而去,终了未曾回头。只留得幽幽歌声在易水河畔回荡,回荡,穿越历史,直到今日。
我的英雄,我的壮士,荆轲啊。
荆轲是义,荆轲至燕,虽游于酒肆,但其为人深沉好书,胸中大志不露于言表。只因为与田光的推心置腹,就在田光的嘱咐下,将生命托予了素未谋面的燕太子丹,重情重义由此可见。
明知友人的不至,会使行刺秦王的成功几率大大降低,但你为了平息太子丹的疑虑而毅然选择了前行。因为他的猜忌对你来说是一种极端粗暴的侮辱,它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可我真的为你惋惜。有时,我真想穿越时空来到你的身边,拉住你的衣袖,抚慰你受伤的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明知刀山火海,你也会去。这是你响亮的回答吗?我多少次为你扼腕叹息,难道这就是壮士的命运?
荆轲啊,我的英雄,我的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