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30个字。
浅析中学生写作前指导研究现状
翠柏中学 吕琰
写作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集中的体现,因而写作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写出“真”的作品成了众多语文教师日思夜想的工作重点。
然而,世事就是那么奇怪,你越是注意的事情,往往越难以获得可喜的成效。经常是这样教师学生辛苦了很长的一段日子,但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是进步甚小甚至止步不前。好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众多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因为他的步履维艰而有丝毫的松懈,仍然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在这项研究领域中奋斗着。
写作过程的阶段安排,不少专家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如在1926年,华莱士就基于其个人的主观经验,首先提出了写作的思维过程可分为:预备、孕育、启发、验证这四个阶段。而罗曼则把写作过程分为了三个阶段,即前写作阶段、写作阶段和重写阶段,并认为最重要的阶段是前写作阶段。在他们之后,当然还有不少的新观点提出,并各具进步性,然而本人对于罗曼的说法持赞同态度,并对其所提出的“前写作阶段为最重要一环”更是俯首称是。众所周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活动更是如此!
鉴于此点,国内外也有不少教育人士把目光放在了写作前指导的探究上,期望能通过有效的指导方式让学生较为轻松地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作品。
本人在阅读了大量的文章、著作后,归纳出以下几点有关人士的研究成果:
一、 写作前根据一定的写作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些范例,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一种指向,并可唤醒学生脑中的相关材料,触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为学生具体的写作提供思路,打下基础。
写作指导最忌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规定哪些学生写哪种类型的作文题,这会使写作差生有自卑感、羞辱感。且教师在指导时也不能太过于卖弄自已,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轻视,视作文为畏途,觉得教师的水平是他们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