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约4930字。
第十二课 泪珠与珍珠(教师)
湖南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体味作者的感情,欣赏学习情真理至的文章风格。
2、记住课文中引用的诗句、名言,理解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学习本文形散神聚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学会用优美的诗句、名言修饰自己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学习对散文语言的欣赏方法。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资料下载
1、作者介绍
琦君(1918—)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现居美国。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内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长篇小说《橘子红了》新近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热播。
2、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1987年,琦君已是七旬老人。历尽沧桑的作者回忆起少女时的学习生活、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往事,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写下了这篇感悟人生哲理的散文。
二、知识扫描
1、容易读错的字
阔(kuò)别 庐(lú)墓 牡蛎(lì)
荒芜(wú) 滋润(rùn) 泪痕(hén)
颤(chàn)抖 分泌(mì) 罪孽(niè)
真挚(zhì) 颔(hàn)首 虔(qián)诚
芸(yún)芸众生 祈(qí)祷(dǎo)
2、多音字
hèng 蛮横 chàn 颤抖
横 颤
héng 纵横 zhàn 打颤
3、字形辩析
哀 哀伤 抒 抒情 牡 牡蛎 孽 罪孽
衷 衷心 杼 机杼 杜 杜鹃 蘖 萌蘖
芸 芸芸众生 虔 虔诚 沁 沁园春
耘 耕耘 虚 虚心 泌 分泌
4、近义词辩析
点醒——提醒 “点醒”包括点拨和提示的意思,是教诲他人的方法之一。如“经老师一点醒,我们就尽量在诗词中找具象与抽象对经的例子”。“提醒”只是一般的从旁指点,促使别人注意。如“我到时候提醒你”。
固然-—虽然 “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一事实,转入下文。“固然”前后的句子意思是矛盾的。“固然”多用在主语后,很少用于主语前。如“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虽然”侧重于让步。“虽然”用在主语前后比较自由。如“虽然感到有无限的启示,但不能体会什么是忧患”。
备尝——倍感 “备”表示完全、应有尽有。“备尝”表示全部经历过、体验过。如“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倍”表示加倍。“倍感”表示成倍地感到。如“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境界——境地 “境界”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特指诗文、图画或思想、道德的意境。如“这也就是奥尔琦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境界吧”。“境地”指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如“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5、名句背诵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奥尔珂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