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课时分层作业
- 资源简介:
约5500字。
课时分层作业(二)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抒情主人公“我”怀着一种美好的心态,将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想象成美好的理想,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我”只好在雨巷中孤独行走。( )。在《雨巷》中,诗人怀着________的心情,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________的“雨巷”,这里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徐志摩的诗单纯、轻盈、柔婉而又深含忧郁之情。他有着厚重的文学________,善于将气氛、情感和景象融为一体,写梦幻般的景象的同时也充溢着一种梦幻般的情调。他撑着长篙在寻梦,于青草深处、星辉________的夜晚放歌。《再别康桥》读起来特别舒缓、悦耳,有一种和谐、优雅的音乐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B.《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和淡淡的哀愁。
C.《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D.《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一幅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义的抒情意境,蕴含着诗人淡淡的哀愁。
C [原句语序不当,“一幅”应放在“梅雨时节”前面,“浓重”和“意义”搭配不当,“构成”不能和后面的宾语“淡淡的哀愁”搭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心态
B.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高压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时具有这种心态
C.这种心态正是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的真实心态
D.1927年中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因陷于惶惑迷惘心境而在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时具有这种心态
A [根据上文的表述,括号中的句子应该是对上文“心态”的总结,不能把主语偷换成“青年知识分子”,由此可排除B、D两项。C项,因果关系颠倒,“政治高压下”“找不到出路”是“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原因。]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惘然 寂静 沉淀 斑斓
B.惆怅 寂寥 积淀 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