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4620个字。
叙议结合巧抒情锦上添花妙点睛
——《回忆我的母亲》写法指导之叙议结合
教材分析:
《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回忆性文章,课文以母亲“勤劳一生”为主线,选取典型事例,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抒情议论,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作为一篇人物传记,在整篇文章中,叙是基础,从叙中能直观形象地感知母亲的形象特点;议是升华,在议中我们能更深刻地感知母亲形象特点,点染情感,升华主题。叙议两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叙议的巧妙自然的结合,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作者对母亲的感谢和怀念之情也更加浓厚。
教学设想:
理想的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并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而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范本,引导学法探究实践,在此基础上一课一得,力行“授之以渔”。本堂课,我的定位就是以《回忆我的母亲》为范本,就“叙议结合”这一知识点进行的写作指导课。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读课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在赏读中归纳总结叙议结合这种写法的作用,并能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来抒发情感,升华文章的中心。
设计背景:
在整体解读《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之后,老师进行了用典型事件来凸显人物形象的写作训练,在学生的片段训练中,大部分同学只叙事件本身,没有议论升华,或者在事件后简单的附着一两句议论,浮于表面,针对这种情况,我有了设计这堂课的想法,实际上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同学能较生动的叙一件事,但叙后如何对事件进行点题升华,他们往往不会,或者毫无联系地空洞点题,所以,“叙议结合”实际上也是八年级作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需老师以课文为示例,反复训练。
设计依据:
课本上《回忆我的母亲》课后习题思考探究三的问题: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找出议论性的语句,理解含义体会作用;教师用书中《回忆我的母亲》教学重点3:文章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找出这样的句子,理解含义,体会作用。教学重点2:理解文章结尾两段“感谢母亲”的抒情议论句,体会对母亲的深情。从这些,可以看出,叙后的议论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兼难点,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这堂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赏析《回忆我的母亲》中议论性的句子,总结记叙文中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并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这种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知母爱,培养学生感恩图报的思想情操。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在叙事之后运用议论抒情的语言,使文章充满真情、见解深刻。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缘事而发,恰到好处”的在叙后运用议论来表情达意。
教学方法:赏读分析法、发现法、实践法
课型:作文训练指导
教具:多媒体(希沃白板5、希沃授课助手、希沃班级优化大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对《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赏读,从课文中学会了用典型事件来塑造人物,其实在这篇课文里,还有一种很独特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那就是叙议结合。所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PPT投影,学生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