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4370字。
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感受互联网传递信息便捷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了解电子阅读的优缺点,并通过辩论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能够正确使用网络,既不回避也不沉溺于网络交往,文明、恰当地进行网络交往,使之为生活、学习服务,抑恶扬善,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
2.培养学生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学习资源。
【教学难点】
养成耐心倾听,尊重发言的良好的交际习惯。培养问卷调查的分析力,锻炼口语的表达力。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1课时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主题搜集关于互联网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性、中络语言问卷调查等)这一类资料,做好活动规划,准备活动资料。
第2课时在一周后进行活动展示,综合评议。
【新课导入】
不知道大家对最近网上的热点是否有所关注?
北大校长林建华2018年5月4日在北大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讲“鸿鹄”的“鹄”念成“hao”,引发热议,成为网上舆论的消费对象。
作为北大校长,“鸿鹄之志”的“鹄”并非生僻字,这反映文化底蕴的缺失,更折射出林建华工作态度的问题。时隔一天后林建华发表公开道歉信,然而互联网上有些人继续抨击林建华,认为林建华的道歉是让“文革”背黑锅,甚至有人批改了林建华的道歉信,不依不挠,将人推到风口浪尖。
这就是互联网,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设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一人在正式场合念错一个字,然后道歉了,就会让事情过去,大部分人会选择原谅。
但互联网是另一个逻辑,出了一个错误,形成舆情,道歉引发叠加舆情的风险极高。
由此可见,有部分人习惯利用网络大放厥词,用电脑敲键盘评论毫无顾地进行嘲讽、抨击,以正义之名行伤害之实。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