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个字。
教苑溢莲香
──当阳市双莲中学“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活动纪实
田建华 史光明
双莲,一个神奇独特的地方。相传原名叫郑家坡,一天,质朴的山民惊奇地发现,干旱的坡地上长出两朵艳丽的莲花。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地传遍了白河、泉河两岸。崇奉佛教经义的人们欣喜若狂,把郑家坡改名为双莲,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双莲寺。
也许是传承了先辈们对精神世界追求的爱好,也许是遗传了先辈们勤劳务实的生活作风,也许是双莲这块有着深厚文化蕴藉的土地养育了秀雅的灵气,双莲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十多年的“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中,不辞辛劳,锐意进取,用骄人的成绩谱写了一则当代神话:
作为当阳第一所中学,一九九九年被全国中语会课内外衔接研究中心命名为实验学校;近三年的语文中考W值名列当阳市前三名,为“双莲经验”在当阳市推广学习作出了重大贡献;二00五年元月,实验课题又被湖北省教研室验收通过,参加实验的十名教师全被评为“省优秀实验教师”;一所偏僻的农村初中,却有两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名宜昌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一名全国优秀教师。近三年来,实验教师荣获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励人均二十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共三十多次。
娇艳欲滴的莲花盛开了,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九八年春,双莲中学“课内外衔接语文教学实验”步入实施阶段。教师们虽然对实验理论有所认识,但在实践中还不知道如何操作。这时,年过半百的语文教研组长王再德,急大家之所急,毅然充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新年刚过,春寒料峭。乡村的农民还沉浸在年暇里逍遥享乐,中学里却密锣紧鼓地掀起了实验热潮。在三(2)班教室里,师生喜聚一堂,掌声不断,欢声笑语不时飞出窗外。只见黑板上写着“新春第一喜”五个刚劲有力的行书粉笔字。王老师的以交流思想、鼓舞士气为目的的活动课开始了。他首先报告了自己的“一喜”:他的两篇文章分别在《现代中学生》和《当阳报》上发表了。在老师的的示范下,学生纷纷发言。陈方圆同学说,她在前不久接到了当阳市教育局发的“母亲征文”的奖状,很高兴,决心在写作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更大的进步。能伟同学说,在去年期末考试中语数外三门课都过了一百分,这是一年中最大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