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浙江专用)第1板块语言文字运用ppt(课件+学案+训练,1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课件 / 高考复习课件
  • 文件类型: doc, ppt
  • 资源大小: 76.2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3/26 15:45: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2020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语文(浙江专用) 第1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课件+学案+训练)
  1 题型1 专题强化训练.doc
  1 题型1 连 贯.doc
  1 题型1 连 贯.ppt
  2 题型2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doc
  2 题型2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ppt
  2 题型2 专题强化训练.doc
  3 题型3 仿用句式.doc
  3 题型3 仿用句式.ppt
  3 题型3 专题强化训练.doc
  4 题型4 专题强化训练.doc
  4 题型4 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doc
  4 题型4 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ppt
  5 题型5 图文转换题.doc
  5 题型5 图文转换题.ppt
  5 题型5 专题强化训练.doc
  6 常识积累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
  6 常识积累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ppt

  题型1 连 贯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以下三种命题形式:补写句子、选用句式和语句排序。其中,补写句子题是高考浙江卷考查的热点。
  补写句子要注意的两类语段、五类语句
  一、两类语段
  (一)论述类语段补写
  (2019•高考浙江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考古学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古代历史的学科,尽管先民的物质遗存作为古史研究的直接史料有益于重建古代物质文化的历史,但仅满足于人类物质文化历史的建设,①________________。理由很简单,人类社会的历史不仅包括物质文化历史,也应包括精神文化的历史,我们不仅要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的,②________________。这意味着真正意义的考古学研究,③________________,同时更要通过这些物质遗存研究先民精神文化的成果。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简明的能力,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素养。解答本题,需要先了解整个语段的大致意思。从整体看,语段阐述的中心是重建历史的途径。第①处,前文说的是利用古人遗迹遗物重建历史的问题,但之后又提到仅靠先民的物质遗存来重建历史的局限性,故可以推测此处应填入“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之类的语句。第②处,前文说的是人类社会的历史包括物质文化历史和精神文化历史,“关心古人是如何生活”属于物质方面,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关心他们是如何思想的”之类的语句,注意与前边的关联词“不仅”的对应。第③处,后面说的是要“研究先民精神文化”,根据前文的语境,故可以推断此处应填“揭示先民的物质创造”之类的内容,注意与后面“同时更要……”的句式相对应。
  【答案】 示例:①显然不足以重建一部完整的历史 ②更要
  ……
  题型2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通过联想、想象等方式,丰富句子的内容,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往往要求以所给出的材料(词语、句子)为基础,扩展为符合考查要求的一句或几句话。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文句通顺,还要符合情境,有逻辑性,恰当运用修辞等。或者以古诗词的意象为中心,根据其意境进行扩写。压缩语段是高考常考题型,因为这种题型不仅能综合考查理解、分析、筛选、概括等各种能力,而且还能引导考生关心现实、广泛阅读。浙江卷于2013、2016、2018、2019年考查了此考点,因此,在高考复习中需强化此考点各种题型的训练。
  扩展语句
  一、情境扩展型
  这类扩展题往往给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或是预设的某种情境,或是古诗文名句所营造的意境等,然后让考生根据预设的情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
  (2017•高考浙江卷)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
  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
  答:                                    
  【解析】 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一个不少于100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他”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他”;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主要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等。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的话即可。
  【答案】 (示例)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
  ……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的类别、名称和形式
  类 别 名 称 形 式
  点号(7种) 句 号 。
  问 号 ?
  叹 号 !
  逗 号 ,
  顿 号 、
  分 号 ;
  冒 号 :
  标号(10种) 引 号 “”‘’
  括 号 ()
  破折号 ——
  省略号 ……
  连接号 -
  着重号  
  间隔号 •
  书名号 《》
  专名号 ________
  分隔号 /
  二、句号(。)的用法
  1.句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末点号的—种,主要表示句子的陈述语气。句号的形式是“。”。
  2.句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陈述语气。使用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陈述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甲:咱们走着去吧?)乙:好。
  (2)有时也可表示较缓和的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如:
  ①请您稍等一下。
  ②我不由得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也同样是很值得尊敬的。
  (3)图或表的短语式说明文字,中间可用逗号,但末尾不用句号。即使有时说明文字较长,前面的语段已出现句号,最后结尾处仍不用句号。如:
  ①行进中的学生方队
  ②经过治理,本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这是某区街道一景
  三、问号(?)的用法
  1.问号的定义和形式
  句末点号的一种,主要表示句子的疑问语气。问号的形式是“?”。
  2.问号的基本用法
  (1)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使用问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大停顿、带有疑问语气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子的长短。如:
  ①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
  ②难道这些普通的战士不值得歌颂吗?
  ③(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如:
  ①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人的虚构?
  ②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