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约4870字。
宝玉挨打
[教学目标]
1、把握贾宝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2、了解本文的舞台艺术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人物性格的分析
[教学难点]
如何辩证地认识贾宝玉的叛逆思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红楼梦》中批宝玉之《西江月》:
“无故寻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子弟,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的这一放浪形态,从实质上讲是反封建的,但他的这一种表现,是绝对不能被一个封建大家庭所容许,果不然,宝玉遭到了不幸——宝玉挨打。
二、有关情节介绍
1、金钏之死;
2、贾环与宝玉之利害关系;
3、薛蟠与宝玉之矛盾;
4、琪官其人;
三、宝玉挨打原因分析:
(一)宝玉会见官僚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二)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三)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四、宝玉该不该打?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从挨打原因看其该不该打——
(一)宝玉会见官僚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问:雨村为何每次会见贾政时都有见宝玉呢?
[析]:雨村是为了讨好贾政;而对于贾政而言,则是为了让宝玉多历练一些仕途经济上的经验。而宝玉对此极为反感,表明了他厌弃传统生活的思想倾向。
(二)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贾府素与忠顺府往来,显示两家不在同一政治集团,本有芥蒂,所以贾政感觉事态严重。而琪官本是一名戏子,地位非常之卑贱,按封建官僚家庭规矩而言,是不能与这些人结交朋友的,宝玉这样做,无疑给贾府带来的羞辱。
问:如何看待贾宝玉与优伶丫鬟的交往?
[析]:宝玉不喜欢读书,却喜欢与丫鬟们厮混,颇受周围人猜忌。宝玉这样做,是因为从少女们身上看到了清纯自然的一面,现浊臭蠢笨的男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宁肯与地位低下的丫鬟斯混,与卑贱的优伶结交,也不愿见雨村那样势利的官场中人,是其叛逆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
例:
1、“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为表达对司马氏集团的不满,他行为怪诞:A、“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由是礼法之士嫉之若仇。”表面上违背礼俗,实际上他认为这才是把握了礼法的真精神;B、他在母丧时虽饮酒食肉,然“举声一号”,竟“吐血数升”,真可谓“至孝”。——他反对烦琐礼学,反对虚文。(反过来再看司马氏的政策,一方面以杀戮手段清除异己,造成一种高压恐怖气氛以慑服人心,同时又虚伪地提倡名教,宣称“以孝治天下”。与阮籍相比,不是太不符合礼法了吗?)
2、春秋时楚国有一贤者名接舆的,与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为了表示与世人的不合作,对世俗表示抗议,他剃掉了头发。而古人留长发不剃头,剃去头发是一种刑罚。
3、古代又一贤者叫桑扈的,为了表示蔑视世俗,他裸体而行。
(三)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问:贾环为什么要污蔑宝玉?
[析]: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封建大家庭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
总结:上述三个方面挨打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贾宝玉不愿走仁途经济的老路。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这实际上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贾政希望宝玉成材,光宗耀祖。宝玉偏偏拒绝成材。贾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得过且过,反正最后化灰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