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宝玉挨打》中的“三”
作者: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中学语文组 李冬梅 时间:2006/10/19 14:15:02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761
一.贾政三“气”
曹翁写贾政之“气”,写得很有层次感,不是一下子就大怒,而是层层渲染,步步升级。一“气”,宝玉在客人面前“应对不似往日”,便“生了三分气”。因为在贾政看来,一个有出息的人应求学上进,走仕途经济的路,而宝玉却一脸思欲愁闷之色。二“气”,听忠顺府长史官说宝玉引逗王爷驾前承奉的琪官,贾政直气得“目瞪口歪”,因为他不成想宝玉竟结交戏子,惹恼素日并无来往的王爷将要祸及自己,岂能不气?三“气”,贾政盛怒之下,又有贾环添油加醋,“诬告”宝玉淫辱母婢致死,至此,贾政直气得“面如金纸”,终于由“气”发展到“打”。
二.贾政三“打”
贾政打宝玉一节,虽着墨不多,但却写得曲折有致,打的程度也是逐步升级。一“打”,先由小厮们打了十来下,想那小厮,不过是奴才,如今却要去打府中的爷,这个爷又是贾府至尊——老太太心尖上的人,谁敢真打?可是贾政早已失去了理智,恨不得立时将宝玉打死,哪容小厮应付。于是发展到“二打”,抢过板子,狠命“盖了三四十下”。一个“盖”字打出了贾政对儿子的“恨铁不成钢”式的父爱。三“打”,贾政见王夫人来,那板子越发下去的又狠又快,这时,板子里含着贾政对王夫人的怨,怨王夫人平时对宝玉溺爱、放纵,如今我这里管教他,你又来护持,于是由怨生恨,“竟至要绳索来勒死”宝玉。
三.王夫人三“哭”
一哭是为了把宝玉从贾政的板子下解救出来,她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法子。先是晓之以孝母之义,接着又动之以夫妻情分,一番哭诉终于让贾政泪如雨下,放下了板子。二哭是因为看了宝玉的伤势,见宝玉“面白气弱”,不禁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只一句便叫贾政“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三哭“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或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 王夫人的眼泪不仅打动了贾政,救下了宝玉,也哭出了自己的心事:儿子是自己的依靠,儿子在,自己“夫人”的地位就不会动摇。王夫人的三“哭”表现出贾府中的嫡庶之间的矛盾。
四.贾母三“逼”
贾母救宝玉采用的策略是:“逼”。先嚷着“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又责怪自己“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此一“逼”。 “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宝玉就禁得起了?”并抬出贾政的父亲当年教训贾政的做法,训斥贾政的教导无方,使贾政表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此二“逼”。 “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此三“逼”。就这样步步紧逼,直至贾政“苦苦叩求认罪”,才命其退下。这一“逼”,集中体现了老太太对孙儿发自内心的疼爱,体现了她作为“老祖宗”这一家庭最高地位的贵族老太太的气度、态势和影响。
五.贾政三“求”
听见母亲“颤巍巍”的声音,看见母亲喘吁吁地走来,贾政自知母亲动了气,赶紧上前“躬身陪笑”,一“求”母亲千万不要生气。母亲怒气不止,厉声呵斥,贾政赶紧跪下,二次含泪“求”母亲饶恕,并发誓“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听到母亲要带宝玉“立刻回南京去”,贾政叩头哭诉,三“求”母亲千万恕罪。这时,贾政已将自己深为忧虑的那个“弑父杀君”的想法抛弃一旁了。在封建社会所谓“事亲为大”、“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等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贾政最终放下了“严父教子”的大棒,在做“严父”还是做“孝子”的问题上,他无条件地选择了后者,就这样,贾府中一场激烈的矛盾冲突以贾政的全线溃败而宣告结束了。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