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一中2020年高三5月模拟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6/7 14:47: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150字。

  考生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市一中2020年高三5月模拟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易经》说:“穷则变,变则通。”《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中国人看来,逆境的极点就是顺境的开始,黑夜的尽头就有曙光的出现。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中国文学往往是以乐观的精神看待人生。
  中国的戏剧,往往带有一个喜剧的结尾,叫做大团圆。一桩冤案,最终总能得到昭雪,或由被害者死后化为鬼魂复仇;才子佳人的离别,总能以重逢和喜庆为结局;公子的落难总能以及第高中而结束。有的故事本是以悲剧结尾的,在流传过程中也渐渐改成了喜剧的结尾。如元稹的小说《会真记》本是以女主人公莺莺被抛弃为结局的,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戏剧《西厢记》就成了大团圆的喜剧结尾,最后一本的题目是“张君瑞庆团圆”。明代汤显祖的著名戏剧《牡丹亭》,故事情节和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相似之处,但结局颇不相同。《牡丹亭》里的女主角杜丽娘死而复生,她和柳梦梅的爱情得到圆满的结果。《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女主角朱丽叶死而复生之后,看到罗密欧已经自杀,便也跟着自杀了。中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他的作品里也浸透了乐观精神。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最后总是战胜残暴的压迫者。他总是给观众以希望和鼓舞,不肯让人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去。有一些戏,正反两方面力量的对比十分悬殊,人或以为必定是以悲剧告终无疑了,但出人意料之外,关汉卿还是让正义战胜了邪恶,在欢乐中结束了全戏。《窦娥冤》里的窦娥虽然被杀,但剧本还是以窦娥的鬼魂复仇成功为结局的。
  在古代小说里,大团圆型的故事也不少见。如唐代白行简的《李娃传》,宋代话本《冯玉梅团圆》,明代的拟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王桂庵》等许多小说,写的都是大团圆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深受他们的喜爱。
  乐观精神在中国古代诗歌里也表现得十分突出,主要是对人生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国有入世的诗歌,也有出世的诗歌即山林隐逸一派,但少有厌弃人生的诗歌。出世并不是厌弃人生,只是厌弃世俗社会、厌弃官场仕途,要到大自然里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但他的田园诗绝不是厌世之作,相反地处处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肯定。他的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村舍、鸡犬、豆苗、桑麻,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在陶渊明笔下无不生意盎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王维,后期受佛教影响,有些诗歌的情调比较冷寂,但即使在这些诗里仍然有一种生活的情趣。他的《终南别业》《田园乐》,虽然是写隐居,但仍然以极大的兴致在搜寻着山水的胜境,并在大自然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并没有厌世的意思。杜甫因为比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疾苦,又常常抒写自己的忧愁,也许有人以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不然,坚强乐观是他思想性格的主导方面。不论时局多么恶劣,他个人的遭遇多么不幸,杜甫从来也没有丧失过信心,从来也不肯放弃理想。即使是在揭露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时候,他仍然怀着希望。他的代表作《北征》,就是一首渗透了乐观主义精神的诗歌。这是当时最坚强、最乐观的声音了。又如《登楼》,在万方多难、国土日蹙之际,杜甫把自己的国家比做高悬于天空的北极星,坚信它不会沉沦。可见杜甫虽然忧愤深广,但并没有被忧愁压倒。忧郁和乐观这两种旋律同时回旋着,形成他所特有的风格。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绪论•乐观的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植根于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念,《易经》“穷与变”的观念,《老子》“福与祸”的观念,就是中国文学乐观精神的源头。
  B.因为中国人认为,逆境的极点就是顺境的开始,黑夜的尽头就有曙光的出现,所以中国文学往往是以乐观的精神看待人生。
  C.中国文学的乐观精神在戏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的戏剧,往往带有一个喜剧的结尾。
  D.《窦娥冤》里的窦娥与恶势力的力量对比十分悬殊,人或以为必定是以悲剧告终无疑了,但关汉卿还是让正义战胜了邪恶。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情节有相似之处,但《牡丹亭》结局圆满,《罗密欧与朱丽叶》结局悲惨,说明外国戏剧不重视乐观精神的表达。
  B.中国古代小说,写的基本都是大团圆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深受群众喜爱,说明中国小说也重视乐观精神的表达。
  C.中国古代诗歌,注重对人生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是出世的诗歌,其乐观精神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D.陶渊明、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的肯定,绝不是厌世之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代诗人的出世并不是厌弃人生,只是厌弃世俗社会、厌弃官场仕途,要到大自然里建立一种理想的生活。
  B.王维的《田园乐》其六写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写作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并没有厌世的意思。
  C.杜甫的诗既反映人民的疾苦,又抒写自己的忧愁,忧郁和乐观这两种旋律同时在他的诗歌中回旋,杜甫既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D.选文通过列举中国古代戏剧、小说、诗歌作品中包含的乐观精神,充分阐释了中国文学往往以乐观的精神看待人生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同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