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00个字。
语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训练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 niyueping
想象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是以记忆的表象作基础,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必须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一、 提倡扩写,诱发想象思维。
有的课文对涉及的某个人物或某件事情,根据需要往往叙述得不够完整和充分。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扩写,以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并使原文充实饱满、生动形象。如《卖炭翁》,课文只概括地写出了卖炭老人的外貌、心理、行动,由此,我就让学生把卖炭翁的这些内容放到某个完整的事件中去,加以具体的描写刻画,求学生在课文中零碎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想象,补充、扩充卖炭翁的身世、遭遇.以进一步了解卖炭翁其人,认识造成卖炭翁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这样的写作练习,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二、 结合补写,激励学生思维。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由于作者构思、裁减等需要,往往留下艺术“空白”——或跳跃情节,催人想象补全;或造成悬念,令人掩卷遐思。对这些课文中没有提及的“空白”,教师要激励学生想象思维,展开合理恰当的想象。如《小桔灯》中,作者问小姑娘:“你爸爸哪去了?”小姑娘说:“爸爸外面去了。”下文补叙交代她爸爸由于给山下医学院的学生送信而被抓去了。根据这一情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她爸爸被抓后是如何表现的?其结果如何?再则,文章最后说:十二年后小姑娘的爸爸一定回来了吧!她们全家都好了吧!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这样的写作练习,能突破传统的单向思维习惯的框框,使思维别具一格。
三、 加强读写,激发想象思维。
在以小说为主的课文或文章中,常有一些看起来不够完整的“结尾”,这是作者的疏忽吗?不,这也是一种艺术手段,它留给读者以想象领会的余地,臻于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鉴于此教师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读写练习————继续补充原文情节,使原文获得新的发展,培养学生根据事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