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暑假作业(10份)
- 资源简介: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原卷版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2——第一单元(重点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2——第一单元(重点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3——实用类阅读(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5——第四单元(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6——第五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6——第五单元(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7——第六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7——第六单元(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8——第七单元(基础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08——第七单元(基础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10——第八单元(重点练)(解析版).docx
暑假作业10——第八单元(重点练)-(原卷版).docx
暑假作业01——第一单元(基础练)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长:cháng,年长
B.摄乎大国之间摄:niè,夹处
C.因之以饥馑馑:jǐn,饥荒
D.比及三年比:bì,对比
2. 下列句子中,“如”字的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或知尔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 从句式的角度,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吾知也
A.句读之不知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如或知尔 D.异乎三子者之撰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字音和实词的含义。文言文的读音要结合字义来判断;而实词的解释则要结合语境分析句子成分,再结合词的本意来理解;有时可以联系课文或者成语推断;或者通过相对位置上的字义来分析。
A项,“长cháng”错,解释为“年长”,应读“zhǎng”。
B项,“摄niè”错,应读“shè”。
D项,“比:bì,对比”错,比,应是“bǐ,等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或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排除法。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意思是“方圆六七十,或者五六十”。如:或者。
A项,如或知尔,意思是“假如有人了解你们”。如:如果、假如。
B项,譬如朝露,“就如同早晨的露水”。如:如同。
C项,宗庙之事,如会同,意思是“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如:或者。
D项,如其礼乐,以俟君子,意思是“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如:至于。
C项与例句相同。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常
……
暑假作业02——第一单元(重点练)
一、文言知识
1.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_____________)
异乎三子者之撰 (______________)
浴乎沂,风乎舞雩 (_______________)
为国以礼 (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即“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2). 即“乎三子者之撰异” (3). 即“乎沂浴,乎舞雩风” (4). 即“以礼为国”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本组句子都属于状语后置。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可译为外国军队侵犯他们,饥荒又接连而来。
“异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三子者之撰异”,“乎”同“于”,可译为和他们三个人的才能不一样。
“浴乎沂,风乎舞雩”,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乎沂浴,乎舞雩风”,“乎”同“于”,可译为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风。
“为国以礼”,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可译为用礼治理国家。
【点睛】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但也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的句式,就叫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含以下内容: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和固定句式。
2.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 (_____________)
不吾知也 (____________)
则何以哉 (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即“毋以吾也” (2). 即“不知吾也” (3). 即“则以何哉”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这三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毋以吾也”,可译为不要因为我(年纪
……
暑假作业10——第八单元(重点练)
一、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①故略上报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向上级报告。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多次重复。
③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气势猛。
④以致天下怨谤也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表结果的连词,多指不好的结果。
⑤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很小或很少。
【答案】 (1). 写回信 (2). 书信往返 (3). 大吵大闹 (4). 因而招致 (5). 小,用作谦辞,指区区之心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意义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结合文言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古义,二是结合平时积累了解词语的今义。然后进行比对辨析,同时我们还需加强积累,并掌握一些导致词语古今异义的原因,以提高辨析的准确度。
①上报,古义为“回信”;句意:所以(我)只是简单地给您写了封回信。
②反复,古义为“书信往来”;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该粗疏草率。
③汹汹,古义为“大吵大闹”;句意:(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④以致,古义是两个词,译为“因而招致”;句意:因而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
⑤区区,小,这里指自己,自谦词;句意:没有机会与您见面,内心实在仰慕到极点。
2.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______________”表判断
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______________
(2)省略句
③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以”的宾语“______________”
④终苟免而不怀仁 句首省略主语“______________”
(3)状语后置句
⑤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置
(4)定语后置句
⑥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大”形容词
作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