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020字)
打 破 沙 锅 “问” 到 底
――浅谈中学生语文阅读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 彬 工作单位:全州县庙头高中 电话:13977361520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使他们尽快达到“展卷自能通解,下笔自能合度”的自学水平。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我们认为阅读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质疑能力。 “质疑 ”是指能够提出问题。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在自己阅读时,才能读得深,读得透。因此,是否具备这种能力也就成为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志。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始”――“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质疑”是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的“舵手”。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大胆起疑
黄宗羲言:“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种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疑”是个关键的环节。然而,要使学生“有疑”,首先必须令其愿疑、敢疑,而愿疑、敢疑是有疑的前提。通过下列途径可鼓励学生起疑:
1.名言、名人事例激励
青少年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崇拜名人的心理。教师根据这些特点,鼓励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质疑的名言和名人事例,以此来启迪、鼓励学生质疑。教学中,我在学生搜集有关名人质疑的事例以及相关名言的基础上,组织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交流课——
一位大胆的同学先说:“如果没有达尔文对‘神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
我笑着赞许:“还有没有同学找到了?”
又有位同学发言:“孔子曰:‘多闻阙疑,多闻阙始。’主张广闻质疑。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像是受到了鼓励,同学更踊跃地举手。“宋代的哲学家、教育家张载曾经说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在这里方是长。’”
“还有还有,”有的同学甚至抢着补充,“明代学者陈献章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交流中,同学们还知道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李四光)
通过交流,学生充分认识“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它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疑才能使人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学生起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