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 资源简介:
约10630字。
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二心集》、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诗集《野草》等。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二、文章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鲁迅写这篇散文“重提旧事”。这年,鲁迅目睹“三一八”惨案,愤怒不已,并亲自参加对北洋军阀的斗争,遭到了通缉。他来到厦门后,仍很失望,厦门大学也充满了陈腐之气,那里的校领导顽固地奉行封建教育制度,强迫学生尊孔读经。鲁迅“重提旧事”就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的对比来痛斥封建教育迫使儿童读那些无用之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三、词语解释
①确凿:确实。
②轻捷:轻快敏捷。
③缠络:缠绕。
④攒:凑在一块儿。
⑤无妨:没有妨碍;没有关系。
⑥高枕而卧:垫高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⑦敛:收拢。
⑧鉴赏:鉴定和欣赏。
⑨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⑩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
11、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一般为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开。
12、拗:弯曲,弯转。
13、绅士:旧时地方上有地位、有势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
14、倜傥:洒脱,不拘束。
四、问题巩固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解析:①“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②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3、文中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解析:前面写了春、夏、秋的景物,这里再单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正好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
4、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
解析: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是瞪眼睛而已。
5、回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这两种生活?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百草园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而三味书屋的生活虽然枯燥无味,但是能学习文章,增长知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分别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新知识的思想感情。这两种生活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人生的美好经历。正是因为美好,所以这些回忆才会弥足珍贵,使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回味,从中体会生活的百般滋味,激励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