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阅读材料
- 资源简介:
约6180字。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阅读材料
【人民微评】“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全社会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敬畏每一粒粮食是美德,也是底线要求。无论“光盘”行动,还是吃不了 “兜”着走,餐饮节约势在必行;从道德劝谕,到监督检查,制度约束必不可少。请记住:你挥霍的,正是别人渴求的。
小小餐桌,何以牵动中国?(节选)
有人问,“煮多了”或者“点多了”都是自己的事,难道还能造成天大的影响?都是花自己的钱,凭什么要全社会来约束?
不妨算笔账:
按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天有8.21亿人挨饿,另有1.35亿人正走向饥饿的边缘。联合国在2015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中专门制定了一项具体目标:只有在零售和消费端将人均全球食物浪费减半,地球才可真正进入“可持续时代”。
一些消费者认为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爱面子、吃不完是自己的事,但实际上,全球每年生产粮食总量的三分之一被白白浪费,最多可致“每天30万人饿死”。
在“资源账”上,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刘晓洁认为,食物浪费意味着大量水、土地、能源以及各类生产资料的无效消耗,同时增加了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环境负荷。
对中国而言,反对铺张浪费更是一笔“精神账”: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决清理整顿“舌尖上的浪费”、“酒桌上的应酬”,到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传统不能丢。
“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漫长的中国历史,饥荒曾是挥之不去的梦魇,王朝兴亡更迭往往都与之密切相关;让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完全吃饱,实际上就是过去几十年才实现的成就,这得益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农民辛劳以及国际物流发达等因素。
丰年不忘馑时,道理并不难懂。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坚持一手紧抓粮食生产,一手狠抓厉行节约,才能真正有底气将自己的饭碗端牢。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