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790字。
1.边防哨所的科技尖兵――李世刚
1975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国人民解放军65927部队71分队指导员
1993年,李世刚高中毕业怀着军校梦步入绿色军营。入伍之后,李世刚刻苦学习科学理论和现代军事知识,对每一项训练都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他常讲,“武艺练不精,不 算合格兵”。为了提高射击成绩,他在冰天雪地里练射击一趴就是一小时,最终取得了10发子弹五次点射全部命中的优异成绩。经过刻苦训练,李世刚军事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投弹、400米障碍及四○火箭筒射击项项优秀,先后3次在团组织的比武中夺得个人全能第一。
科索沃战争爆发后,他主动找差距,更加刻苦钻研军事,熟练掌握了部队配备的微光观察仪、视频监控系统等高新监控设备,精通边防连队7个专业13种武器装备操作使用。新的训练大纲颁布半年后,他就能独立组训,并担任全团落实新《大纲》5个课目教学示范任务。围绕搞好边防连防御战斗训练课目教学,他摸索出了“一地多情”、“一情多练”、“一练多法”的训法,提高了连队执勤能力。
2.扎根三峡库区的志愿者――陈春晓
1977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航天希望小学教师
1999年毕业后陈春晓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义务扶贫支教三峡服务团,来到库区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中学支教。
初到秭归,雄奇的峡江山水,纯朴热情的山民深深地吸引了她,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更令她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融入这片土地,她利用双休日,徒步行程2000多里,拜山村教师,访贫困家庭。一年里,她几乎踏遍了秭归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与多位山村教师取得了联系,走访了重点贫困学生,写出了近10万字的调查报告。山村教师在艰苦环境下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她,贫困学生的贫寒家境更是让她揪心。从此,她渴望做大山的女儿,渴望为大山的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陈春晓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便积极向当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看齐。她为全班同学建立了学情活页档案,教学中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底子薄、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她从不放弃,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个别辅导;对于中等生,她时刻注意其变化,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尖子生,则以思维训练为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大山里的孩子向往外面的世界,只要有机会她都会想办法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湖北日报》记者采访她,她拉着记者往教室里跑,她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学校的“小记者”们采访“大记者”,让孩子们了解遥远而陌生的外面的世界。她与同事们建立起了“知心姐姐”接待室,利用休息时间为学生们进行生理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生活上她与学生亲如一家,学生彭业娥患有癫痫病,每次发病陈老师总是不顾她吐出的脏物会将床铺弄脏,将她背到寝室,细心照顾,放假时又和班主任一道把她背送回家。彭业娥有时会躺在床上一本正经的用十分别扭的普通话同她讲自己的梦想,有时春晓难过得偷偷抹眼泪:癫痫病,对于连吃饭都困难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梦想?也只有继续努力读书。
3.海啸救援的鉴定专家――邓亚军
1972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
邓亚军同志是近年来中科院涌现出的杰出青年女科技工作者的代表。她先后参加并 主持了人类基因组和水稻基因组的测序、SARS病人ELISA试剂盒的研制工作等重大项目,其中中国水稻基因组研究的文章发表在2002年4月的《SCIENCES》杂志上。尤其是在2004年底东南亚海啸救援工作中,她主动请战、带领基因组所的国际DNA专家小组赴泰国进行国际救援,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2004年12月26日东南亚 海啸灾情牵动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得知海啸引起大量人员伤亡的时候,邓亚军他们立刻意识到,海啸后大量遇难人员的身份识别是一项十分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遇难者进行DNA身份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