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课时,约15400字。
《促织》教案
自贡一中语文组雷国锋
学习重点:1.《促织》的基本思想。2.《促织》的结构特点。3.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了对现实的不满。4.真实、细腻的心理描写。
课 时:四节课
○引入
1.初中学过《狼》;《读本》上有《画皮》(P207)《婴宁》(P209)
2.“促织”的来历:一说是因会意得名。古谚有“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就知道秋天已到,离冬天不远了,该抓紧时间纺织,赶制冬衣,这便是“促织”一名的由来。(参见《<促织>备课资料二则》,载《中学语文教学》1990年第10期)
另一说是因鸣声命名。因为蟋蟀的鸣声恰似“促织”、“趋织”,所以人们就以其鸣声“促织”来命名这种“虫”。现在北方话称蟋蟀为“蛐蛐儿”,也是因鸣声而命名的。
3.《聊斋志异》中我们较熟悉的篇章:《崂山道士》,《画皮》,《胭脂》。
4.清代但明伦《<聊斋志异>序》记载:
忆髫龄(tiáo童年)时,自塾归,得《聊斋志异》读之,不忍释手。先大父(死去的祖父)责之曰:“童子(未成年的人)知识未定,即好鬼狐怪诞之说耶?”时父执(父辈的朋友)某公在座,询余曷好是书(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余应之曰:“不知其他,惟喜某篇某处典奥若《尚书》,名贵若《周礼》,精峭若《檀弓》,叙次渊古若《左传》、《国语》、《国策》。为文之法,得此益悟耳(《聊斋志异》的好处)。”先大父闻之,转怒为笑。
5.《三借庐笔谈》: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口小腹大的瓶),中贮苦茗,具淡菰(烟叶)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将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加工整理)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才)告蒇(chǎn完成)。故笔法超绝。
6.河北省井陉xíng县太行山娘子关前有一家卖烧饼、面条的春晖饭铺,开饭铺的农民妇女叫王密荣。她的饭铺门口有一块鲜红的木牌:民间故事采集站。春晖饭铺的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
古道旁老翁言妇孺讲争传千载奇闻 苍山下青衣写游子说广采万古轶事
横批:广征博集
过往行人客商,谁来讲一个故事,就奉送一个烧饼,如果故事精彩,还可以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王密荣拿烧饼换故事,五年来收集故事四百多篇,歌谣一千七百多首,谚语二千四百多条。她从搜集的作品中精选三十万字,出版了第一本《王密荣故事集》。
王密荣搜集民间故事的事迹轰动了全省。《王密荣故事集》出版时,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题了词,河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作了序。有人赠给她这样一副对联:
搭棚挂牌继承蒲翁撰写《聊斋》遗风 广采博集依靠群众完成《集成》大业
(摘自《语文报》1990年9月3日,山西出版,高中版)
7.蒲松龄名言
(1)书痴者事必工,艺痴者艺必良。
(2)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8.1962年初冬,郭沫若为蒲松龄故居所题对联: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注】
写鬼写妖:言《聊斋志异》题材的特点是描写鬼狐花妖。上联说明《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刺贪刺虐:言《聊斋志异》的主题思想是讽刺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曷暴虐。
入骨三分:形容《聊斋志异》的讽刺性、揭露性深入骨髓。
一、简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一)作者介绍之一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