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7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7/11 10:48: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050字。

  青海省大通县教学研究室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凡文书都是有目的性的和有意识而形成的,都会包含一定的信息内容。但文书的产生是一回事,而能否构成档案还是另外一回事。中国人虽然有“敬惜纸墨”的传统,但并非历史上所有有文字信息内容的东西都会留存下来。我们今天所说的历史文书的概念是:历史上形成的属于某个“主人”拥有的文字信息载体,在经过了选择后得以保留,之后不断累积,构成了档案。产生了文书未必能成为档案,而成了档案的文书则一定是真实产生了且得到保存的文书。文书的形成是有目的性的,而能够成为档案则更在于选择与留存的目的性。历史上能够产生文书的因素很多,形成文书的数量也甚巨,但能够留存下来以构成档案的还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民间文书尤其如此。其中,主体的“选择”是民间文书档案得以成立的重要因素,大凡在今天已经构成档案的文书都是经过了“选择”的逻辑节点及践行行为后保留下来的。这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也是中国民间老百姓对待自己历史的一种态度。
  那么,民间文书档案留存的原则是什么?中国的老百姓是很务实的,当人们考虑某份文书是否要留下来、予以保存的时候,最为务实和直通人性的评估原则,也是最符合人们惯常思维方式的原则是,看这东西是否有用。“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掉”,这个极其简朴的道理也就是民间文书档案得以形成的真理,其实质是内在契合了14世纪英国逻辑学家奥卡姆的威廉修士提出的“奧卡姆剃刀”定理,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具体判定什么是“有用”的问题上,至少要有三个维度予以支撑,由此也构成了文书选择的三个标准:其一是功利上的有用,亦即最基本的“有用”。拿财产转移的买卖、典当文书来说,其实它们就是证券性财产,每一份都是物质经济利益之所在,最初目的就是“今欲有凭,立此文契存照”。它们是不能丢失的,且一定要保管好,否则就是“口说无凭”,若涉及了纠纷、打起了官司,难有胜算。其他如合同、合约、阄书、遗嘱、继书、借约、税票等,都与切身利益有关,都是十分“有用”的,因此都要留存好。在已发现的民间档案文书中,也正是此类文书遗存最多。其二是记忆上的有用,如日记、备忘、便记、类抄等,它们间接地是“功利性有用”的延续和补充。其三是情感上的有用,多是曾经有用的东西,留作了纪念。
  由此可见,民间文书档案在形成上,主体性是存在的,在文书产生、选择、保存的各个环节,主体的目的性都很强。其根据是在于中国人的主体意识,在于主体对自我意识行为的务实追求与持续把握。正是因为这种主体意识与行为的普遍,所以中国乡村民间会产生大量的民间文书档案。
  (摘编自刘伯山《民间文书档案的归户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中国人“敬惜纸墨”的优良传统的影响,我国的文书得以产生,档案得以形成。
  B.历史上促使文书产生的因素很多,主体的“选择”是文书能成为档案的最主要因素。
  C.中国历史上形成文书的数量也甚巨,但能够留存下来构成档案的民间文书却不少。
  D.有实用价值是民间文书档案得以留存的标准,这一点体现中国老百姓务实的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从解析文书和档案区别入笔,指出了历史文书的概念和文书档案的形成要素。
  B.文章将“奥卡姆剃刀”定理和民间档案文书的留存原则进行对比从而指出其同异之处。
  C.文章使用了分类法和引证法,从功利、记忆、情感三个角度阐述文书有用的三个标准。
  D.文章论证结构严谨,先引出论题,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总结论点,补充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书的形成是有目的性的和有意识的,但不是所有的具有文字信息内容的文书都能构成档案。
  B.主体有目的的对文书进行选择与留存,这种行为使被保存的文书更具有成为档案的可能。
  C.保留民间文书体现了中国百姓对待自己历史的态度,以及对自我意识行为的追求与把握。
  D.中国乡村民间会产生大量民间文书档案,是因为在民间文书形成上主体意识与行为的普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6月1日在山东考察时曾指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地摊经济体现着我们党和政府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事关民生。曾经,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摆摊设点是城管执法的重点对象,是文明创建工作的清账对象。一时间,街道清净,城区的面子好看了,但群众的生活便利少了,表情难看了。地摊虽小,但关系着民生,承载着几代人独特的记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