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580个字。
初中语文分层探究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桐乡市屠甸中学 陈红松
关 键 词:语文、分层、实践
内容提要:在“因材施教”、“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两极分化现状,笔者经过两年语文分层探究教学的实践,在缩小两极分化,提高语文教学整体效果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本文就语文分层教学的含义,做法及体会给予阐述。
引 言
分层教学是一种随时代和教学研究发展而愈发充满生命力的教学思想,是一种强调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着眼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分层思想在理论上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分层教学”早在19世纪末随西方义务教育而出现。当时只提出按学生智力、能力和学习成绩分组分班的教学雏形,而没有教学实践。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促使西方教育界对教育进行反思,引发了对能力分层教学研究的重视,美国中小学生“一人一课表,听课换教室,没有班和级,只有学分制”的现状,即是“分层教学”普遍推行的典例。在国内,九十年代上海开始构想并着手进行分层递进教学实验,九十年代后期边涉江苏、浙江等省市,其中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实验小学提出了“了解差异,分类建组;针对差异,分类要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阶段调整,激励进取”的主张,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述史实和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提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一般规律及教学中可资借鉴的一些指导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题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理论探讨在蓬勃兴起,可在当前基础教育研究领域里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的研究仍局限于整齐划一的班级授课时代,人们关注的只是依据教学大纲,以统一教学目标进行集体授课搞“一刀切”。从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讲评,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这样显然对一些学生是“拔苗助长”,对另一些学生是“削足适履”,不能很好地在集体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这样硬性地施教从根本上说,是对学生的学习人格的不尊重,从而导致学习人格的不健康发展。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运用要求的提高,学生差异将越来越大,这对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将产生严重影响。
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在操作上至少存在着三种误区:一是教师盲目倡导创造性教学,即在语文教学中无视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循序渐进的规律,个别学生作品的发表,获奖掩盖了教学中花而不实的现状;二是教师的放任自流式教学。即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语文知识、基本技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