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8080字。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我们的生命应有所觉醒,有所提升。生命教育是人生面临的、也是必须应对的最重要课题。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懂得生命坚守的意义。首先要敬畏自然,追求天地人和。中国文化的精髓在“和”,强调中和,致中和,天地人和。要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其次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生命的诞生是极其神圣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与爱护。要尊重和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无论经历什么挫折苦难,遭遇什么不幸,都要勇于面对,坚强地生活下去。还要尊重他人,守望相助。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中国人民为抗击疫情、遏制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牺牲,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坚守,更在于开拓。生命教育要赋予学生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智慧、勇气和能力。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院士,张继先、李文亮、张文宏医生等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生命的开拓”和“生命境界的提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国士当如此。人的生命,也正是在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自我挑战中得到开拓和提升,从而变得深沉而辽阔、厚实而隽永。
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医者如此,教育者也当如此。在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前夕,北京大学情况复杂。朋友们都劝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而有碍于自己的名声。”但蔡元培坚定地说:“君子爱人以德,就算失败,也算尽了心。”面对美国日益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哈佛大学校长巴考日前在通知学生撤离校园的邮件中说:“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但希望大家明白,病毒在考验困境中人性的善良与慷慨。选择先利人还是先利己?在这个不尽如人意且杂乱无章的时候,请展现出我们最佳的品格和体面的行为。”他在这里强调的也是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
通过这场战“疫”的洗礼和淬炼,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有“四个维度”,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不断拓展生命的维度。一、生命是有温度的。生命,是具体、多元、鲜活的,会经历高低起伏、顺境逆境,要懂得用时间去疗伤,要学会用哲学、用人文艺术和时代精神去慰藉、去滋养。二、生命是有宽度的。只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人格、有本领、有担当,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三、生命是有深度的。生命需要不断修炼、不断开拓、不断超越,需要放下自我与得失的纠结,舍小我成就大我,在创新中奉献正能量,四、生命是有长度的。要爱情生命,延长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要重视身心健康,加强体育锻炼,争取健康快乐地为祖国工作四十年甚至五十年。
(摘编自罗海鸥《生命教育是人生重要课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积极参与抗击疫情,遏制疫情的活动。
B.人的生命在不断进取与挑战中得以提升,那些从事单调重复工作的人除外,他们的生命无法丰厚。
C.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珍惜爱护,但为了维护国家正当利益,即使是面临牺牲生命的情形,也应有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
D.哈佛大学校长巴考认为,病毒能考验困境中人性的善良与慷慨,如果人能预知未来,会展现最佳品格和体面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亮明观点,接着分角度依次论述,最后收束全文。
B.文章引用蔡元培和巴考的话,论证生命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爱人以德、传递善良。
C.最后一段从生命的四个维度出发,阐述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非常富有启迪性。
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敬畏自然,善待自然万物,否则,人就可能遭受自然界的报复。
B.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院士是用实际行动开拓生命、提升生命境界的“国士”。
C.生命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觉醒生命意识,还引导学生充分去体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D.尊重并热爱生命,即使忽略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发展,也能使其生命更富有宽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材料一:
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则是中医药的活力之源。中医药的创新,既包括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包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中医药、完善中医药、振兴中医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古老的中医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分析,医生为病人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中医药疗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