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1 19:03:5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780字。
第22课 五人墓碑记
丹阳市第五中学 朱满华
教学目的
1.掌握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虚词“为、者、之、焉、以”的用法
2.掌握“当、除、旌、按、视、矫”等重点实词
3.掌握常见文言句式
4.掌握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5.学习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精神的方法
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应“文”“言”并重,但“言”应优先。因而掌握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积累重点的文言实词是本课的重点,词类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足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安排两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了解背景资料
本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他们网罗党羽,排斥异己,杀戮大臣,欺压百姓,暴虐无道,形成了“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局面。当时以江南士大夫为首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他们多次上书弹劾魏忠贤,斗争非常激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对东林党人进行残酷迫害。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又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愤,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为了纪念死去的五位烈士,苏州人民把他们合葬在城外虎丘山前面山塘河大堤上,称为“五人之墓”。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写下这篇《五人墓碑记》。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二)掌握作家作品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人。张溥幼年勤奋好学,所读之书都要亲手抄写,抄好朗读之后烧掉,再抄,一直要抄六七遍,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张溥生活的明朝末年,正是东林党人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斗争激烈的时代,张溥同情东林党人,富有正义感。联合社会上有节气、有操守、有学识的士大夫组成爱国社团“复社”,成为“复社”的领袖。他们在政治上激烈批评时政,与阉党残余势力进行斗争,得到各界的广泛支持,在群众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文学上,他主张“兴复古学”,强调要“为今之言”,“务为今用”。有《七录斋集》传世。
(三)完成预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蓼(    )洲    皦皦(    )    湮(    )没    赀(    )财
缇(    )骑    抶(    )之    溷(    )藩    脰(    )
缙(    )绅    投缳(    )    户牖(     )   逡(    )巡
傫(    )然    詈(    )之    矫(    )诏    暴(    )于朝廷
答案:liǎo  jiǎo yān zī tí  chì  hùn  dòu  jìn  huán  yǒu   qūn  lěi  lì  jiǎo  p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⑵以旌其所为
⑶去今之墓而葬焉
⑷敛赀财以送其行
⑸按诛五人
⑹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⑺且矫诏纷出
⑻或脱身以逃
⑼视五人之死
⑽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⑾忠义暴于朝廷
⑿安能屈豪杰之流
答案:(1) 清理、整治 (2) 表扬、表彰 (3) 距离 修墓 “兼词”,于此 (4) 捐集 “赀”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