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690字。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9分)
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是由独特的三峡地区空间地理环境和以里文化为代表的悠久人文传统共同造就的特色鲜明的民俗风貌之一。从根本上讲,它是对此方百姓特有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透过众多民俗主体进行展示的形式之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三峡信仰民俗与生命美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二者有着关于“生命”的共同旨趣和价值内蕴。
生命美学以充满个体感性色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它看来,人的生命包含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无论哪一重生命,只要在物质或精神时空中得到实现,对象就被认为是美的,主体也由此产生一种深切的关感体验。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曾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过慰藉百姓精神世界、维系社会和谐关系及稳定政权运行秩序等各项功能,展现出巨大的社会意识形态效应。
既然是信仰类民俗,其在个体精神层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无疑是最为显著的。一般而言,人类之所以存在精神信仰,是因为相信万物有灵。而由万物有灵这一观念转化而来的神灵崇拜信仰在传统三峡信仰民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三峡一带的百姓修建房屋时会邀请善于说唱的贺梁礼官唱念出《上梁礼词》等。从实用角度讲,贺梁礼官声情并茂的“表演”并不能让房屋变得更牢固更安全;但从精神层面来看,这种民俗又是寄寓着“娱神娱己”的良好意愿的。因为此方百姓相信房屋上存在“梁神”和“门神”,贺梁礼官通过近似音乐的说唱行为将房屋主人与这些神灵连接起来,让百姓的心灵获得极大的满足与慰藉。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追求并实现社会生命价值在生命美学视野中有着最为显著的人性论意义。于此,三峡信仰民俗所表征的神灵崇拜观念可谓是社会生命追求的“价值担当”。范晔的《后汉书》中记载有“廪君死,魂魄世(化)为白虎”的传说。作为三峡民众的先祖,廪君不仅留下他个人的身前身后名,而且通过死后“世(化)为白虎”的灵异传说转换为三峡民众信奉膜拜的白虎图腾。三峡民众通过祭祀白虎的传统习俗不仅追忆了先祖,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团结一方群体、凝聚发展力量的效应。
生命美学认为,生物生命是人所拥有的三重生命的基础和起点。而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无疑是缘起于人们的基本物质生存需要,曲折反映了三峡民众的特殊现实生命境遇及其本能力量。在三峡地区的民众生活中,存在诸多带有强制性特征的言行禁忌民俗:满日为土瘟日,总播种,否则无收成;平时不准扛锄头、穿蓑衣进屋,否则会有灾病等。这些渗透在日常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禁忌民俗无不植根于三峡民众的现实利害关系中,无不关乎他们切身的基本的物质性的生物生命需要。
通过生命美学的理论维度观照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挖掘其在三重生命格局中呈现出的人文内涵与生命美学价值,一方面能够为我们科学理性地认识和界定传统三峡信仰民俗的地位及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资源,另一方面能够为当前三峡地区乡村与城市社区建设以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启发。
(摘编自赖水兵《三峡信仰民俗的生命美学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地区百姓的特有的生命状态和生命历程全部透过传统三峡信仰民俗展现了出来。
B.生命美学认为,人的生命只有在物质或精神时空中得到实现时才会被当作美的对象。
C.相信万物有灵对人的精神信仰作用较大,神灵崇拜信仰由万物有有灵这一观念转化而来。
D.三峡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带强制性的言行禁忌民俗,这些是精神生命价值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一般而言”“这个意义上”等说法,体现了作者的分寸感。
B.文章第三段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来论证传统三峡信仰民俗中的精神生命价值。
C.文章为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从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生物生命三个维度进行论证。
D.文章的最后一段指出挖掘传统三峡信仰民俗的人文内涵与生命美学介值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峡地区主要通过传统三峡信仰民俗来慰藉百姓精神世界、维系社会和谐关系及稳定政权运行秩序。
B.三峡一带的百姓修建房屋时请贺梁礼官唱念《上梁礼词》,虽然未能使房屋变得更牢固更安全,但能让百姓的心灵获得慰籍。
C.《岭表纪蛮)记载的“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与文中传统三峡信仰民俗的意义有相通之处。
D.探寻传统三峡信仰民俗在三重生命价值中呈现的人文内涵与生命美学价值有利于当前三峡地区乡村与城市社区建设以及文化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12分)
材料一:
如果说西医是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产生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以解剖学和化学为诊治手段,追求“个体精确”而相对割裂的实证医学;那么,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的中医,它的哲学基础是朴素唯物论,它是产生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以天人合一为基本轮廓,以阴阳五行为基本元素的,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同时相对“模糊”的系统医学。
听起来很玄,尤其一听“阴阳五行”,有人就觉得太虚无缥缈,甚至感觉简直就是迷信。其实,阴阳五行是实实在在的朴素观念,是古人的宇宙观、认识论在人体医学上的典型的集中的反映。弄清楚了它,“神秘”的中医就变得明白如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