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003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文明形态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是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上的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五大文明建设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内在一致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略和重大任务。
以五大文明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到提出建设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再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从“小康社会”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涵盖政治文明在内的“三个文明”,再到涵盖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五个文明”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胆识和实践本色。
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鲜明展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为五大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我们党100年来所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深深地融入到现代化强国建设过程之中,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学风范,使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思想引领、美学价值和智力支持。
五大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统筹协调推进,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荣的思想和智慧。五大文明建设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内在永续运动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运行系统。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和深湛的整体辩证法思想,强调“物无孤立”“大道无垠”的互联整体观,“万物皆化”“变不失常”的发展变化论,“物生有两”“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说,“执两用中”“中和为用”的中庸和谐观,反对死板教条,提倡“当为”,与时俱进,锐意革新。五大文明建设是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系统发展,“五位一体”之“一体化”思维和战略,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锦绣前程,既造福中国,又惠及世界,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李明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特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了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上的奇迹。
B. 推动五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方略。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美学风范,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荣的思想和智慧体现了五大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统筹协调的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指出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推动五大文明建设,这是创造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B. 文中回顾了以五大文明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探索过程,赞扬了中国共产党的担当和创新精神。
C. 文中概括了文化自信与五大文明建设 关系,并指出在我国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文化自信是中华文化特质。
D. 文章引用中国传统哲学中整体辩证法思想,旨在说明五大文明建设是完整的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的运行系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决定着我国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与其他国家不同。
B. 尽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五大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艰难探索和伟大创造。
C. 五大文明建设有内在一致性,相互协调,相互共进,系统发展,绝不是突出某一方面而削弱其他方面的片面发展。
D. 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程中,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抓好五大文明建设,它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和支点。
(二)实用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 6 年来,这一重大倡议全球瞩目、应者云集。2013 年至 2018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 6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 900 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超过 4000 亿美元。实践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