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670字。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不断被发掘与保护,据统计,出土或收藏次数有35次之多。对中医出土文献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理清我国早期中医药思想文化的面貌,更有利于坚定我们的传统文化自信。
中医出土文献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医出土文献的载体主要有竹简、木简、木牍以及缣帛,其中简和牍的区别主要在于“简”为细长条形,可写一或两行字,常用绳子编联;“牍”则为宽大片状,可写多行文字。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为五书合为一卷的“帛书”,《十问》《合阴阳》为两书合为一卷的“竹简”,《杂禁方》为“木简”;甘肃武威汉代医简主要为“医方”,则由七十八枚竹简和十四块木牍构成。可以说,这些出土的中医简帛、简牍文献本身就是珍贵的历史文物,简牍制作工艺、书法艺术价值,向世界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文献、文字水平,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医学面貌,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
中医出土文献展现中国原创力量。中医思想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土壤,如先秦两汉简帛医书在论述身体观中直接将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引入,并结合了中医学对身体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医学特色的身体观,即是一种气化的身体、数术的身体、中和的身体、比喻的身体、结构的身体。以气化身体观来说,“气”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起点,被先秦诸子用来阐释或实践各家的理论工夫,如老子的“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孟子的“浩然正气”等。“气”作为身体与自然沟通的媒介,是“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表现,简帛医书也常用“气”进行身体论述,主要体现在“化生”“筑形”“决死”三个方面。除传统“天人合一”外,在成都天回汉墓出土的医简出现“通天思想”,这是中医学的原创,以“通天”的生命认识为核心,将人体的呼吸、五行、五脏、五色、经脉等贯通连属,成为中医诊法理论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
中医出土文献守卫中华民族健康。中医出土文献主要以“医方”“医经”为主,这与《汉书•艺文志》的分类基本相符,根据现代学科分类,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学、方剂学、药学、养生学以及临床各科的治疗等。临床各科的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五官科、骨伤科、肛肠科、传染病等,充分说明在先秦两汉时期中医学已经应对各科疾病,并积累了大量的医方,如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养生方》等。中医出土文献的不断发现,让我们看到了与传世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同时代或者更早的医学典籍,它们经过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的总结,成为中华民族健康的守卫者。
中医药文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四大传世经典为核心的医学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逐步揭开了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医学面貌,无论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文物价值,还是其中蕴藏的“道”(思想文化)和“术”(医学技术)的价值,都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统文化也在继承和创新中,以应对这个时代的需要,这就是传统文化生命力,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
(摘编自熊益亮《从先秦两汉中医出土文献谈文化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简”和“牍”的主要区别在于形状上的不同,都有文化与文物方面的双重价值。
B.中医思想文化以“气”为身体与自然沟通的媒介,体现了鲜明的中医学特色。
C.学科分类上,中医出土文献与《汉书•艺文志》吻合,与现代学科分类一致。
D.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四大传世经典为核心的中医医学文化必然会愈发有价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区别“简”和“牍”,是为了论证“牍”因为字数多而比“简”更重要。
B.文章引用老子和孟子关于“气”的理论,能更好地揭示中医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C.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模式,分述部分的内容在逻辑上则形成层进式关系。
D.文章末段既点题,又回应首段,再次强调中医出土文献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认清早期中医药思想文化的面貌是坚定我们传统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点之一。
B.中医出土文献载体本身有研究价值,其制作工艺与书法价值尤其值得研究。
C.“通天思想”是“天人合一”思想的补充,前者构成中医诊疗体系的思想基础。
D.为了应对时代需要,以中医学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继承和加以创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万物可直播,人人齐带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直播带货”成为中国独特的消费盛景,也成为外媒争相关注的热点。
“‘直播带货’在中国有着高达万亿元的市场。”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在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消费者还是销售人员对直播的使用皆出现了快速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国内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预计将增至5.26亿人,直播电商销售规模将达9160亿元,约占国内网络零售规模的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