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1230字。
乌鲁木齐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诊断性测试
语 文 试 卷(问卷)
(卷面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问答分离式试卷,由问卷和答题卡(答卷)两部分组成,答案务必写或涂在指定位置上。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科别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答卷)的密封区内。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什么是“盛唐气象”呢?在严羽看来,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诗就像米芾的字一样,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终究不能自立门户、自成气象;而盛唐之诗,不仅“雄深雅健”“笔力雄壮”,而且“气象雄厚”,这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林庚认为,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这就是‘盛唐气象’与‘盛唐之音’的本质”。舒芜、林庚认为,盛唐气象”是通过诗歌反映出的盛唐时代的“高涨着的生产力”以及“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此观点一出,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赞同,盛唐气象”也由此成为描述盛唐诗歌面貌最重要的理论范畴之一。不仅一直为研究者使用,其内涵也被不断地补充和丰富。韩文奇在舒芜、林庚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盛唐之音’是整个时代的宏伟气魄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而鲜明的体现。其基本音调是讴歌建功立业的英雄气魄,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高昂明朗的思想感情、雄浑壮大的气势力量。”
到了90年代以后,学术界始有人对舒芜、林庚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傅绍良认为,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林庚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杜甫的情感和人格在实质上基本相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而“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也不是青春浪漫,而是雄浑悲壮。傅绍良认为,透过盛唐诗歌,人们看到的不再是那种表层的繁荣或上升,而是那个时代中更为深层的不安与忧患”。‘盛唐气象’不是文化意义上的‘盛世’气象,不是充满了青春朝气的‘浪漫’,而是一种从满怀生存忧患的诗人的诗歌中所折射出的盛世悲音”。但此观点并未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赞同。陈鹏、李中华则从“吏治与文学之争”来看盛唐诗歌的特质,认为“开元、天宝年间,朝廷政治由清明转向昏暗,社会由兴盛的顶峰迅速滑向动乱的深渊。与之相对应,盛唐诸公’的人生旅程中也充满了挫折与苦难。因此,盛唐之音’中所寄寓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有高亢、自信、雄壮、飘逸,也有低抑、苍凉、孤独与悲怆”。
关于“盛唐气象”的成因,学界的分歧不是很大,只是阐述角度和层次深浅有差异。论者多数是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文学自身的因素等进行论述,认为“盛唐气象”是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唐帝国文治武功极盛与古典诗歌高度繁荣成熟所结出的硕果。此外,还有学者从太宗、吴中四士”等对“盛唐气象”的促成方面加以论述。林继中认为,盛唐气象”来源于对建安、六朝文学的整合,其中文人性格、气度及其追求的变化,又起着直接参与整合的作用;刘怀荣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渊源探析“盛唐气象”的形成,认为“‘盛唐气象’作为一个理论概念,是历代学人共同研究与探索盛唐诗的结晶,不仅应当包含严羽诗论中的妙悟说、兴趣说,而且,它还是以殷璠‘气来’情来’两个方面作为基本的理论构架和起点的”。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更有利于逼近“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
(摘编自高建新《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严羽认为苏东坡等人的诗作虽然笔力劲健,但还处在学习阶段,最终不能自成气象。
B. 盛唐气象”一经提出,其内涵就为研究者认可并使用,直到傅绍良提出不同看法。
C.傅绍良认为不能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盛唐气象”的基本特质应是雄浑悲壮。
D.作者认为论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盛唐气象”的成因,更利于探寻问题的实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严羽的看法,引出了林庚等研究者对“盛唐气象”内涵的解读。
B.文章引用陈鹏等人的说法,是为了论证盛唐之音中寄寓的情感是复杂的。
C.文章先后论述“盛唐气象”的内涵与成因,既有详细解说,也有简要概括。
D.作者列举不同时代学者的观点并加以比较和分析,使论证不断走向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述“盛唐气象”时,展现了不同观点间的碰撞,体现出客观严谨的论证态度。
B.与其他论者的角度不同,李中华等人在理解“盛唐气象”时,体现了“知人论世”。
C.要准确充分地把握“盛唐气象”的真实成因,需从社会、思想、文化等因素入手。
D.作者在对五十年“盛唐气象”研究的述评中,认为林庚的观点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个人信息是重要的数字资产。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规范个人信息的获取及使用,不仅事关个人权益维护,也关系数字经济健康发展。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一部专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基本原则和制度的法律,有力增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系统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对统筹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合理利用,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安全,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信息保护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调整、规范各类主体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明确了包括知情权、决定权、删除权等在内的个人信息权益,更加严格地规定了敏感个人信息的范围和处理规则。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胁迫用户同意处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和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明确了法律责任。这些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护个人信息权益的体制机制。
(摘编自《依法切实保护个人信息权益》,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1日)
材料二:
2016年—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市场规模趋势图
材料三:
海南省委网信办近期对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举报投诉较多的11款小程序技术巡查检测发现,肯德基自助点餐”学而思邀请有礼”易享住”等11款小程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小程序”上线以来,在为网民提供更方便、更丰富应用体验的同时,其“无需下载、无需安装、不占内存、用完即走”的特点也成为网络违法违规活动滋生的温床。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