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2021-2022学年第二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2/17 10:27: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89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次高考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望中国40多年来的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中国的成功就是长期增长的成功。这里说的长期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指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增长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为人均收入增长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增加,指的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那么,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是什么?源泉是什么?根本性的也是直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进步,这个毋庸赘言;二是分工、专业化和交换。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虽然两者都没有实现技术上的进步,但由于他们都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这就提高了整体产出水平。当然,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条件,即交换。例如,甲只种棉花,种植棉花是甲的优势,乙只种粮食,这是乙的优势,他们实现了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就会出现问题,如甲没有粮食,而乙没有衣服。因此,交换十分重要,而交换涉及一系列规则和制度保障。
  那么,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谈到,“这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越大,参与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就越多,分工也就越细,大家就越可以通过各自优势(比较优势或绝对优势)进行交换,并取得更大收益”。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
  中国的开放实践印证了长期增长理论是正确的。中国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与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不断深化规则对接密不可分的。中国实施的大力吸引外资、建立经济特区、重视出口、推动企业走出去等政策举措,扩大了市场规模。中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通过交换使得来自贸易的收益越来越大,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伴有技术进步。
  长期增长理论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但这一理论的思想实际上与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传统智慧。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在200多年前写的,而早在2000多年前,司马迁就在《史记》里写下了《货殖列传》。“货殖”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增长。在《货殖列传》中,司马迁专门谈到了怎样实现货殖,即“以所多易所鲜”,用我多的东西换我少的东西。与司马迁几乎同时代的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一书中,也谈到了如何实现自然货殖,“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易所拙”,也就是用我有的换我没有的,用我擅长生产的换我不擅长生产的。由此可见,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基本思想和逻辑架构,我们的先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表述过了。“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多易所鲜”“以所工易所拙”,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今天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我把中国这套理论称为“淮南子•司马迁定理”。
  亚当•斯密讲的主要是“以所工易所拙”,但还没有详谈“以所多易所鲜”。后来,瑞典的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做了补充。他们强调了自然禀赋,就是多少和有无的问题。长期增长理论的两大逻辑基点之一,即分工与贸易收益,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那里找到明显的对应,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
  (摘编自张宇燕《“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中国对外开放的逻辑》)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40多年来人均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也是唯一原因。
  B.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还包括分工、专业化和交换。
  C. “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为分工、专业化和交换与市场规模的大小有关。
  D. “淮南子•司马迁定理”与被认为是一种西方理论的长期增长理论是相通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并列式结构,先阐述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再分析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最后指出长期增长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应。
  B. 文章列举甲和乙各自生产具有自身优势的产品并进行交换的例子,论证了分工、专业化和交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观点。
  C. 文章运用引证法,引用《货殖列传》《淮南子》中的内容,阐述了长期增长理论的思想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人的著作中已有体现。
  D. 文章从中外比较的角度,阐述了东西方认知同构的一面和圣贤智慧不断理论化的事实,指出中国的开放实践包含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换是非常关键的条件,如果没有进行交换,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就会出现问题。
  B. 生产各自的优势产品并进行交换,可以提高整体产出水平,而技术无关紧要。
  C. 中国的开放实践以及经济取得的长期增长是依靠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的。
  D. 伊•菲•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对《淮南子》的思想做了补充,强调了自然禀赋。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斯密定理’的内涵可以概述……”错误,原文是“后人把亚当•斯密这套理论称为‘斯密定理’。即经济增长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规模大了,贸易创造的收益就增长了”。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这不仅表明我国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是在为各行各业的低碳转型明确时间表,谋划路线图。
  “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对于众多能耗领域来说,这意味着既要从供给端加大清洁能源的供给,也要从使用端改变用能方式、提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